海口江东新区聚焦“生态低碳” 将绿色根植园区建设发展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王辉)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7月10日至16日,主题是“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全国低碳日为7月12日,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海口江东新区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哪些亮点?你了解多少呢?
日前,记者从江东新区企业港获悉,企业港屋顶分布式光伏已投产发电,光伏总面积2400平方米,装机容量为522.65千瓦,日均发电约2105度,累计发电约4万度,节约标准煤14.3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4吨。这只是江东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
设立以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坚持“开放创新、绿色低碳”为纲,厚植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生态低碳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江东新区面貌焕然一新。
利用绿色低碳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新建建筑屋顶均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面积不低于屋顶面积的50%;地面露天固定停车位均设光伏车棚,光伏面积不低于停车位面积。目前,罗牛山产业园、海口经济学院、国投生态环境大厦、中国智能物流骨干路网节点、江东新区企业港、中冀建勘办公楼等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共14万平方米,年发绿电约2393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41吨。2022年11月,海南省巨东英院士工作站落地江东新区,致力氢能、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科技等课题攻关,为支持江东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江东新区能源进一步优化提供专业支持。
实施智能电网工程。2022年6月,海南电网公司110千伏5G移动变电站接入110千伏桂林洋站并送电成功,成为国内首次利用5G网络实现移动变电站无线安全接入、海南首次完整成套应用110千伏移动变电站的示范案例。
推进集中供冷。江东新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CBD大唐能源站)一期已于2023年2月开工,计划于2023年7月子站开始调试,2024年5月总站完工投运。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构建起“高效电制冷+冰蓄冷+多能互补”供冷体系,集中供冷达到153兆瓦,可削减电力峰值负荷1.2万千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78吨。
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高标准建设道路交通系统。江东新区“八纵八横”骨干路网基本成型,公交专用道、慢行系统基本设立,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同时,江东新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目前已获批省博物馆至江东新区展示中心段智能汽车开放测试道路12.4公里,在我省率先完成面向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纯电动公交车试运行。
普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建地上固定停车位均配建充电桩,快慢充比不低于1:7;地下固定停车位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快慢充比例不低于1:15。2021年1月海南首个“光储充检修”一体化充电站——美兰机场充电站完工运行;2023年5月江东锐达新能源重卡壹号换电站建成投运。海南能源交易大厦、海口金融中心、省中医院江东院区、鸿宝自贸港投资总部、汇泽园、国投生态环境大厦、中冀建勘办公楼等项目配建充电桩1160个。
发展绿色低碳航空。2022年4月华龙航空海南公司从法国引进一架自有的达索猎鹰7X公务机,飞行里程1.4万公里,采取低碳减排举措后直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约59吨,通过注销足量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实现国内公务机首次“碳中和”飞行。2023年2月美兰机场凭借能源管理成果,首批获评2022年度二星级“双碳机场”。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及零碳新城设计导则,新建建筑均不低于绿建一星级标准,达到1万平方米不足2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绿建二星级标准,达到2万平方米的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重要区位核心地块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示范,结合土地成片开发打造超低排放区。采取装配式建造,装配率均不低于50%。执行海绵城市规定,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2%。
开展绿色设计审查改革。2022年5月、2023年4月全省率先发布房屋建筑、市政工程BIM智能审查导则,2023年6月正式启动BIM报规报建智能审查系统,实现“机器管审批”,助力绿色设计、低碳建造。
加快绿色低碳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三星级绿建美兰机场T2航站楼、中冀建勘办公楼34.8万平方米,二星级绿建北师大海口附校、海口金融中心、省中医院江东院区、鸿宝集团海南自贸港投资总部、江东大唐总部等6个项目约37.6万平方米,一星级绿建海南能源交易大厦、汇泽园、仁恒滨江园、金域仕家、寰岛高级中学、东岸小学、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顺丰海南国际生鲜港、圆通速递海南区域总部及航空物流枢纽基地、京东智能产业园一期等13个项目约100.1万平方米。这些工程年节约标准煤约16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53吨。
集聚绿色低碳产业
集聚绿色低碳产业。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发挥区域航空枢纽、开发空间、制度高地等优势,聚焦“4+X”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
争创现代服务业示范区。2022年招引“4+X”产业重点企业38家,签订合同金额284亿元,同比增长150%;园区营收3116亿元,同比增长37%;税收57亿元,同比增长28%;引进外资7.87亿美元,连续三年稳居全省重点园区第一;离岸贸易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50%;服务进出口贸易额45亿元,同比增长800%。商贸服务业增长强劲,营业收入超1900亿元,跻身海南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厚植蓝绿生态本底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严格落实《海口市江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5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20平方公里国家级公益林、15平方公里陆域等生态管控区,重点保护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三江湿地公园、北港岛海洋公园等核心生态资源,17个水生态修复保护项目累计治理河道49.2公里,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湿地率在30%以上。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增绿”“护蓝”行动,开工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4415亩,加快建设南渡江河口右岸生态修复项目1065亩,完成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工程10098亩,建成迈雅河湿地公园8517亩、道孟河湿地公园938亩、芙蓉河湿地公园860亩、江东滨海公园687亩,形成座座“碳库”。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2年5月,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近五年产生的3000吨碳汇量,作为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完成交易签约,交易额30余万元,收益用于红树林管护和公益项目建设。
【责任编辑:陈显璋】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