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韩晓燕:扎根南繁十六载,科技赋能乡村“种”希望

海拔新闻 2025-03-27 22:07:37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2月28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妇联)公布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名单,海南省一批先进个人和单位榜上有名。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主任韩晓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她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海南大学微信公众号

逐梦南繁热土,开启科研新篇

2008年,韩晓燕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被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重点人才引进。彼时,南繁科学技术研究刚刚起步,三亚瓜菜嫁接技术研究更是一片空白,这意味着韩晓燕必须从头开始。

她锚定瓜菜嫁接技术的研究方向,带头组建了三亚南繁研究院瓜菜种苗繁育中心,开展瓜菜的育苗科研、示范推广工作。通过走访黄瓜种植户,韩晓燕了解到,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瓜农的经济收益。如何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培育适合三亚本地种植的黄瓜嫁接品种,成为压在韩晓燕心上的一块重石。

瓜类的抗病性强弱与强抗病性砧木的选择息息相关。为了找到最适合三亚主要栽种黄瓜品种的砧木品种,2009年韩晓燕开展黄瓜嫁接砧木新品种选育研究。她白天在黄瓜种植地里观察嫁接瓜苗,晚上泡在实验室内监测实验数据。她说,“做科研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终于,优良砧木筛选成功。“火凤凰”砧木品种嫁接成活率高,果实性状好,产量增加了20.54%,被证明是适合三亚地区黄瓜嫁接的优良砧木。之后,韩晓燕结合三亚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种植要求,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在三亚推广应用的黄瓜嫁接技术,嫁接后的瓜苗抗病性强、根系发达,黄瓜的产量与品质得到大大提高,为广大黄瓜种植户带来福音。

韩晓燕用16年的时间,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以执着为笔,绘出了三亚瓜菜嫁接的技术蓝图。

图片来源于:海南大学微信公众号

深入田间,搭建助农桥梁

技术成果产出后,还要面临“走出实验室,种进田地间”的挑战,这让韩晓燕感觉十分棘手。“新的技术是出来了,但是前期的推广特别难。”韩晓燕和团队经常顶着烈日奔走在三亚各个村庄的田间地头向农户们推广瓜菜嫁接技术,但农户们已种植多年,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种植方法,不愿做新的尝试。

“说的不行,那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就在农户种植地周边布置示范点,让农户亲眼看到嫁接技术对农作物的好处。”韩晓燕和队员们一边通过与当地技术员沟通,由技术员做农户们的思想工作,一边在村里开垦种地示范点,用嫁接技术种起了黄瓜。

转眼间到了收获季节,韩晓燕和队员们种的黄瓜结满了整片瓜地,亩产量由7000多斤提高到10000斤。“农户这回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嫁接技术的好处,都来围着我们要免费的黄瓜苗,还拉着我们的技术员给他们讲解黄瓜嫁接栽培技术。” 韩晓燕说。

据了解,从2009年至今,瓜菜嫁接栽培技术在三亚累计推广种植10万余亩,每年产量5万吨,并且推广到了东方、保亭和五指山等市县。

除了瓜菜嫁接育苗及新品种的筛选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韩晓燕还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推动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她制定了《甜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等多项地方标准,为生产、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开展扶贫科普培训和科技农民培训班100余场,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但韩晓燕并没有止步于此。2021年7月,海南大学合并原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三亚市人民政府共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并搬迁至崖州湾科技城。优越的科研环境、先进的科研平台,给韩晓燕的科研团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条件。作为单位项目对接人,她重点参与推进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基地项目、国家农业生物多维组学平台项目、坝头村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目前这些科研平台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韩晓燕与三亚南繁相互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为“南繁硅谷”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学识。

“南繁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实现人生的梦想,为南繁硅谷建设贡献力量。”韩晓燕说。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