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中国航天报》 2024-12-29 08:28:41

近日,由中国航天报社组织,多位院士、资深行业专家共同评选的2024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揭晓。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壮举,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并接见参研参试人员代表”“‘神十九’发射,‘神十八’返回,我国2024年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发展期”等10条新闻入选2024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筷子夹火箭’成功,‘星舰’进展显著”“美国波音公司飞船空载返回,航天员滞留太空”等10条新闻入选2024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2024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1.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壮举,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并接见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于5月3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四大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发表重要讲话,并参观月球样品和“九天揽月·探月工程二十年”成果展览。

2.“神十九”发射,“神十八”返回,我国2024年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

10月30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11月4日,神舟十八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完成天舟七号、天舟八号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完成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2次载人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进入太空,空间科学实(试)验成果丰硕,空间站综合效益不断显现。12月17日21时5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乘组以9小时的出舱活动时长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同时打破了2001年美国航天员创造的8小时56分钟的世界纪录。我国载人登月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3.“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发展期

2024年,作为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海南、湖北等地相继制定商业航天发展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布局。商业航天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发射捷报频传: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引力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创造了多项纪录;力箭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均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实施一次发射。此外,我国多个大规模星座发射组网序幕同时揭开。

4.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

9月2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全球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10月11日,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是高效的高微重力水平空间试验平台,可支持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方面研究。此次飞行任务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技术验证与空间科学实验,着力推动空间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同时,其搭载多个国际合作载荷,成为促进航天国际合作的良好平台,对推动探索太空、利用太空有着重要意义。

5.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投入使用,“长十二”火箭成功首飞

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我国首型4米级直径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在首飞任务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该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运载火箭领域的多个“首次应用”,突破了一系列新技术,将有效提高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星座组网能力。

6.“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面向全球公布

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8月1日,我国首颗高精度地磁场探测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科学数据正式面向全球开放,为国际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地球物理空间数据资源,展示了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彰显了澳门在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澳科一号”是国际上首颗监测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也是国内目前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显著提高了中国空间磁场探测水平。“澳科一号”是“一国两制”下澳门与内地合作的成功典范,2023年5月21日发射成功;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给参与“澳科一号”卫星研制的师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7.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突破100次

12月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至此,长三乙火箭正式跨入“百次发射俱乐部”,成为我国首款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型号长征火箭。

长三乙火箭于1993年获批立项,自1996年首飞到完成第100次发射,历时28年,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将“北斗”“嫦娥”“风云”“天链”等“乘客”送入预定轨道。多年来,研制队伍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极大地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为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8.中法天文卫星成功捕捉到首个伽马射线暴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月22日,搭载中法天文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月27日,监测器成功捕捉到了首个伽马射线暴,这是中法天文卫星的首个在轨科学探测成果。

中法天文卫星自2005年启动论证,历经20余年,包含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期望,是由两国科学家和工程团队倾注心血与努力共同完成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也是迄今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将在伽马暴研究等空间天文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9.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7月25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

2022年4月16日成功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2022年8月4日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

两星在轨测试期间,在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地理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多个行业均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两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10.“轻舟”“昊龙”入选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

10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正式公布了低成本货运航天器的评选进展情况。为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上行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上行货物运输灵活性、探索发展商业航天模式,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并从10家方案中优选出4家,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

经过第二轮择优,最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2024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1.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四大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后续,中国科学家开展了月球地质演化、水资源勘测制取等研究,不断获得重要进展。

2.“筷子夹火箭”试验成功,美国“星舰”进展显著

2024年,美国SpaceX公司的“星舰”分别在3月14日、6月6日、10月13日、11月20日进行了4次试飞,并在10月13日首次成功开展了发射台“筷子夹火箭”回收试验,即第一级的挂点挂在两条夹持机械臂的装置上完成回收。

第二级完成了开闭载荷投送舱口、小规模转移推进剂、发动机在轨点火、再入大气层、精准落海等测试。

至此,第一代“星舰”结束使命,经过多项改进的第二代“星舰”准备投入试飞。

3.美国波音公司飞船空载返回,航天员滞留太空

6月5日,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执行首次载人试飞任务,遭遇一系列故障险情后,于6月7日将2名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但由于波音公司未能充分复现和解决星际线飞船的故障,美国宇航局考虑其安全性,决定让星际线飞船在9月7日以空载状态返回地球。

2名航天员的太空任务被迫由8天延长到超过9个月,计划不早于2025年3月底乘坐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返航。

4.俄罗斯航天员打破太空驻留多项纪录

9月23日,俄罗斯联盟MS-25载人飞船搭载2名俄罗斯航天员和1名美国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其中,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和尼古拉·楚布于2023年9月15日乘坐联盟MS-24载人飞船升空,此行累计在国际空间站上驻留374天,刷新了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单次任务的驻留时间纪录。

另外,到2024年2月4日,奥列格·科诺年科还超越同胞根纳季·帕达尔卡的879天世界纪录,成为在太空中累计驻留时间最长的人。本次任务结束后,奥列格·科诺年科的新纪录定格在1111天。

5.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时长刷新世界纪录

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经过9小时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飞船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

蔡旭哲、宋令东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同时打破了2001年美国航天员苏珊·赫尔姆斯和吉姆·沃斯创造的8小时56分世界纪录。

6.最高速度探测器“帕克”与太阳上演最近距离接触

 

12月24日,帕克探测器首次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太阳表面约610万公里。对于直径超过139.2万公里的太阳来说,“帕克”创造了人类与太阳最近距离“接触”的新纪录。

在穿越日冕时,“帕克”最高可承受约1370摄氏度高温。此次,它的飞越速度达192公里/秒(光速的0.064%),刷新了人造物体最高飞行速度纪录。

美国宇航局的帕克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主要用于探测和观察太阳的外日冕。

7.“火神”首飞、“德尔塔”退役,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火箭换代

1月8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火神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成功首飞;10月4日,该型火箭携带模拟载荷,进行第二次发射,虽遭遇助推器异常,但有惊无险完成任务。

4月10日,重型德尔塔4火箭执行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保密卫星发射任务,这也是德尔塔火箭家族最后一次发射。1960~2024年间,德尔塔火箭家族累计发射389次,绝大部分任务取得成功,但难以与可回收复用火箭竞争。

未来,联合发射联盟的主要任务将由火神火箭执行,但市场前景仍有待观察。

8.“阿里安6”首飞,缓解欧空局“火箭荒”

7月10日,阿里安6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首飞,助推器和芯一级表现正常,但芯二级完成部分载荷部署后,在第二次点火过程中,辅助动力装置表现异常,导致芯二级姿态失稳,部分载荷未能成功部署。

这次发射取得部分成功,使欧空局在2023年7月阿里安5火箭退役后重新具备大型火箭发射能力,缓解了“火箭荒”。

9.美国“欧罗巴快帆”开启木卫二探索之旅

10月15日,美国宇航局的欧罗巴快帆探测器由猎鹰重型火箭托举升空,开启探索木卫二欧罗巴之旅。

按计划,它将于2030年4月进入木星轨道,2031年春季首次飞越木卫二,重点收集木卫二大气、冰壳、地表和地下海洋等详细数据,探寻有可能孕育生命的环境线索,最终将于2034年9月撞击木卫三。

10.美日探月活动不顺利,落月任务接连受挫

1月8日,美国游隼号月球着陆器由火神火箭发射,但在奔月途中出现故障,被迫返回地球轨道,1月19日再入大气层烧毁。

1月20日,日本“月球探测智能着陆器”遭遇发动机故障,以倒栽葱姿态落月,日本成为第五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2月23日,美国新星-C型奥德修斯号月球着陆器落月后侧翻,成为第一个软着陆月面的商业探测器,也是“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国首个着陆月球的探测器。

(原标题:2024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责任编辑:王文婷】

【内容审核:孙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