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图强 海南竞逐新赛道

海拔新闻 2024-12-05 15:13:0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 戴铭 摄影报道)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的含金量在哪?又将为海南带来什么效应?

从滨海荒地到“最后一块拼图”

朱雀二号火箭成为全球首款连续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实现国内首次复用飞行……近年来,一个个“首次”将商业航天推上“热搜”。《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占全年发射的39%。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

这一串数字,彰显着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民营商业火箭发射试验需求高速增长。

商业火箭、卫星发射的旺盛需求,与航天发射工位的稀缺形成鲜明对比,我国急需建设一个“专门对口”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低纬度、可海运、射向范围广”的海南文昌海岸,担起了这个“事关国家航天事业大局、事关海南长远发展”的重任。

2022年,国家批准建设我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商发”)成立,要求“一年半完成项目建设,两年内具备执行发射条件”,这意味着“刚起步就要冲刺”。

然而,重任当前,海南商发却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局面:缺人,缺经验,更缺技术——跟航天打过交道的人员有多少?海南商发可谓凤毛麟角!发射场长什么样?许多职工见都没见过;想找设计单位画出发射场整体图纸?当时社会上根本找不到……

于是,海南商发就一边抢工期,一边建队伍。电话“轰炸”去求、翻山过海去请,陆续请来了星箭研制技术人员、有发射场管理运行经验的技术骨干,通过“老带新”“师徒结对”“下厂锻炼”,将散落在各地的航天技术领域近400名人才紧紧吸附在一起。

终于,在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这片椰林和鱼塘错杂的荒芜之地上拔地而起,补齐了我国商业航天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加速了各种要素向海南聚集。由此,商业航天正式开启“海南时间”。

2024年6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执行发射能力;2024年8月16日,长征十二号合练完成……而今,首发任务的顺利完成,掀开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崭新一页,也意味着海南在航天强国建设中肩负着更重大的使命。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是建设航天强国、追逐航天梦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0到1的突破,将加速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助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巨大进步。”海南商发总经理刘红建说。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丛劲松如是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圆满成功,标志着海南省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得到有效验证、取得重要突破,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带动航天产业链发展

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一般包括“三大件”:一是商业火箭,被视为“飞机”;二是商业卫星,被视为“乘客”;三是供“乘客”登机、“飞机”起飞的“专属机场”。

众所周知,文昌国际航天城有一个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可以发射长征五号、七号和八号等系列火箭,支持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未来还将承担载人登月的发射任务。

文昌航天发射场自2016年第一次启用至今,已经成功完成了30余次发射任务。航天集聚效应在文昌国际航天城逐步显现。2020年6月挂牌成立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今年上半年,文昌国际航天城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航天+”产业、聚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预计实现营收96.06亿元、税收3.62亿元、固投38.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59%、5.23%、39.88%。

除文昌航天发射场外,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也落户在文昌国际航天城。“此次首发成功,实现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射领域从0到1的突破。”文昌市人民政府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说,未来将聚焦打造“一城两区一港”,即文昌国际航天城、中国商业航天先行示范区、航天新经济样板区和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稳步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商业航天领域更多“从0到1”的突破,继续追逐属于中国商业航天的星辰大海。

另外,“我们围绕航天产业商业模式形成,加快中大直径运载火箭研制能力落地航天城,加快推动卫星超级工厂建设,将形成年1000颗卫星的批产能力。”刘冲说,还将谋划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项目“四梁八柱”,布局建设星箭产业园,加快建设卫星超级工厂,火箭装配厂房已具备保障合练任务能力,卫星超级工厂明年6月下线第一颗试验星。

产业集聚效应正吸引航天头部企业在文昌加速布局。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近3000家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其中航天相关企业超700家,这些企业健全了产业链。

丛劲松介绍,海南省将充分发挥发射场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以及自贸港政策优势,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链主带动、平台支撑、上下游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覆盖商业发射、星箭制造、卫星应用等全链条的产业集群。

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2022年批准建设到2024年11月30日首发,也在逐渐产生航天集聚效应,给文昌国际航天城所在的东郊镇带来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火箭公司众多,火箭型号也可谓是各式各样,如果发射一枚火箭就要造一个工位,既不具备商业航天的经济性,更谈不上时间效益。海南商发其别具特色的“共享工位”可以兼容我国在研的几乎全部型号商业液体火箭,将极大方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开展飞行试验。

刘红建介绍,有别于传统的发射工位只能适应相同直径火箭,首发的二号工位通过固定发射台与活动发射台相结合、配以通用液压起竖装置的统型创新设计,可以兼顾3.35m直至5m直径多种构型的火箭。目前根据最新对接成果,该工位可满足10余家火箭公司、19型火箭发射需求,基本覆盖我国主流商业火箭。

“具有发射区占位时间短、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发射效率、降低了发射成本。”刘红建强调,这得益于二号工位采用“三平”测发模式设计,和传统的垂直作业不同,“三平”测发模式下火箭的组装、测试、转运三个环节均在水平状态下进行。火箭在技术厂房里“躺着”组装和测试,随后载着卫星“躺着”转运到发射工位后整体起竖,只需再做一个简单测试,加注燃料后即可发射。

另外,发射场的周边地区通常会发展起航天科技园区、科研机构以及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这些都会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比如,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的龙楼镇,自2016年投入使用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5.89亿元增长到40多亿元。在过去的两年里,文昌航天发射场建立前常住人口仅2.7万的龙楼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150万人次,单日最多游客量可达10万人次。2016年以来,龙楼镇的宾馆从5家增加到50多家,饭店从230家增加到900多家。

海南商发所在的东郊镇,将随着高频率的发射带来的航天旅游产业的优势,有望让周边的老百姓通过配套服务业增加收入。就在11月30日首发当天,文昌市东郊镇的酒店、民宿早已订满,饭店、餐厅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最佳观测点发射前的几小时更是人山人海。

商业航天是一条万亿元级的新赛道,具有广阔前景,将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以成功首发为契机,“向天图强”,擦亮商业航天名片,奋力打造新增长引擎,必将成为海南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