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串起“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 成为海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李兴民 摄影报道)11月27日,2024年海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媒体行活动走进定安县雷鸣镇山地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地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通过引进糟粕醋生产技术和多形态养殖,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甚至让糟粕醋这一海南街头巷尾常见的传统美食,如今也出口美国等多个国家。
山地村位于雷鸣镇深处,过去因交通不便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产业发展一直滞后,村集体收入仅500元。近年来,在雷鸣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山地村依托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开始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
据定安啊喔哦食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冠说,2021年,山地村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成功引进了文昌糟粕醋品牌“铺前三婆”落户本村。该公司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了约4000平方米的一期厂区,年产糟粕醋3000多吨。目前这些糟粕醋产品不仅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市场,还成功出口到美国市场等多个国家,实现了山地村农产品国际化的突破。
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流水线一应俱全,卫生整洁。在该厂打工的本村青年孙传胜说:“现在不用出家门,每月就能挣到5000元的高工资,我很知足!”
林冠告诉记者,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目前生产的糟粕醋产品,已根据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生产研发出三十多个口味来满足各地商户的需求。
下一步,公司还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二期高标准新厂区,预计2025年6月前投入生产。
据雷鸣镇山地村驻村第一书记罗运海介绍,除了糟粕醋生产,山地村还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生命科学学院的技术力量,发展起了以牧草种植为抓手、以饲料加工为引擎、以养殖产业为核心的种养循环产业。通过整合撂荒地种植优质牧草,整合撂荒地种植优质牧草,投资220余万元发展种养循环产业,建设饲料加工厂(60余万元)、牛棚、羊舍,种植优良牧草等,同时发展仙沟黄牛、海南黑山羊等本土特色养殖,形成了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山地村的养殖场,记者看到膘肥体壮的黑山羊以及海南黄牛正在悠闲地觅食。这些山羊吃的饲料都是由村里的牧草种植示范基地提供的。羊粪则经过干湿分离后,一方面成为牧草生长的肥料,另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定安县雷鸣县山地村党支部书记孙传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委会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后,从广东引进的新产业——鸸鹋养殖项目,目前养殖规模已经达到600多只。该村拟联动相关代工企业,准备在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各类鸸鹋相关产品的开发、加工。同时,与雷鸣镇一家餐厅合作,打造鸸鹋主题餐厅。
“未来,我们这里将成为山地鸸鹋谷,以养殖鸸鹋为特色,兼养矮马等多种特色动物,以供观赏、研学,进一步推进农文旅三产融合。”罗运海说。
资料显示,鸸鹋,别名澳洲鸵鸟,目前在市场上较为稀缺。鸸鹋肉、蛋口感鲜嫩且低脂健康:鸸鹋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做各类洗护用品、保健品;骨可用于泡酒;皮可制作高端皮具;颜色美观的蛋壳可做雕刻;羽毛不含静电,可做高端羽绒服和高精密度仪器的防尘扫等,经济价值颇高。
记者手记:
和美乡村的“样板”
记者在定安县雷鸣镇山地村采访时了解到一个和谐幸福的、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通过继续深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更多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不仅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更大的力量,而且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海南脱贫攻坚成果的“样板”。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山地村的特色产业终将“百花齐放”,带动就业促增收,擘画出乡村振兴“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王文婷】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