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谢秋慧: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拔新闻 2024-06-17 19:24:33

戳图看视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徐明锋 摄影报道)6月16日上午,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指导,海南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主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2024年第6讲(总第541讲)在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讲。原海关总署驻上海特派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海关学院教授谢秋慧作题为《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专题报告。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主持报告会。来自省委深改办(自贸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省国税局、省贸促会、省国资委、海口海关、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等省直有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人到现场参加学习,约5.4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

谢秋慧长期从事跨境电商、自贸试验区、RCEP海关与贸易便利化、进博会高效便捷监管等方面研究工作。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谢秋慧以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为背景,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探析中国外贸形势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对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与RCEP生效后叠加激发开放红利进行关联性分析,深入阐释智慧海关数字化监管助推海南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让大家深入认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发展新机遇,对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及封关运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有效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秋慧表示,数字化监管助推海南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精准监管,差异化管理办法。核心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与互联网+。核心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创新市场监管手段。三是管理理念转变,核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共同改善营商环境。

谢秋慧认为,在管理理念转变上,要实现从“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转变、从“检方授信”向“多方采信”转变、从“国门监管”向“事前事后监管”转变、从“条块分治”向“关政企三方共治”转变。

从“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转变。根据传统检验监管模式,每批进口商品都需要“逐批查检”“先检后放”,导致不少深受欢迎的进口商品无法尽快投入到市场流通环节,尤其是国外品牌鲜奶“还未上货架已过保质期”。改革以后,对于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口岸监管部门依据企业作出的商品质量合格承诺,试行“审单放行”的合格假定模式,通过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从“管商品”向“管企业”转变,监管效率大大提高。

从“检方授信”向“多方采信”转变。传统的检验方式一般只认可口岸监管部门指定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选择面窄、等候时间长。改革以后,对风险可控的商品,口岸监管部门不再要求企业送检到指定实验室,而是可以采信第一方制造商、第二方贸易商,或者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有效缩短进口商品的通关时长。

从“国门监管”向“事前事后监管”转变。传统的口岸把关方式在进口商品入境环节进行监管,通关时间较长。改革以后,探索将把关关口前移至境外,通过符合国际实验室互认体系要求的境外专业检测机构事先对拟进口商品进行安全检测,并加贴包含检测信息的二维码,实现入境时“只需扫码,即可放行”。

从“条块分治”向“关政企三方共治”转变。在以往的进口监管格局中,基本属于“进入国门时海关单打独斗、进入国门后多个部门重复监管”的状态,造成口岸监管部门“不堪重负”、进口企业“疲于应付”,浪费很多行政资源,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很高。改革以后,口岸监管部门从地方政府推荐的优质进口企业中,选择商品入境合格率较高的企业进行精准监管,将其批次抽检率降到最低。地方政府还将协调市场监管部门进口商品流通领域直接采信口岸监管部门的监管结果,有效减少企业被反复查验的烦恼。

“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绿色政策,制定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和绿色技术创新。”谢秋慧表示,还要做到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让数字化监管助推海南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方便大家学习,报告会视频在后期制作完成后,将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自贸频道、“社科海军”微信公众号、“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网)”等线上渠道联动播出,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