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蒲煜:完善随班就读政策 保障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海拔新闻 2024-01-23 19:56:10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柯育超)“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省政协委员蒲煜在今年省两会提交提案,其关于《完善随班就读政策保障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建议》。

据了解,随班就读,简称LRC。指让部分肢残、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孩子进入普通班就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要求学校给予学生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以及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其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特殊孩子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往,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等,以便使这些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开发潜能,为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提案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修订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都对加强随班就读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0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部署,并首次明确提出“应随尽随”。

如何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着力破解限制随班就读发展的障碍,努力让每一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平等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保障义务教育普通学校的教育秩序,是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思考的问题。

为此,提案针对我省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少科学评估机制,没有鉴定标准,政策表述无法支撑。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要求家长在报名时提供户籍、房产等证明即可,缺乏机制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摸底排查,学校在儿童少年入学后才能发现存在身体或智力残障的情况,海口市关于随班就读政策的表述为“由学校与家长进行协商”,我们经常遇到家长回避问题甚至态度强硬的情况,不具备随班就读基本能力的儿童少年入学后无法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的初衷,甚至对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均有产生安全、心理等方面负面影响的情况。

同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不具备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一批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海南省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未配备此类资源教室和设施设备。

另外,还缺乏专业教师及相关培训。普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多数学校存在为完成正常教学而聘用临聘教室的情况,基本没有教师名额可以用于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配备,教师没有机会接受此类专业培训帮助实现特殊教育的内容,随班就读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未在普通学校拨发经费标准定额。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的标准定额,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未进行发放,缺乏资金支持用于加强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特殊关爱不够。其主要表现为忽视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性和学习规律,在随班就读学生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导致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出现“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

根据推进“随班就读”的需求,提案建议:

一是健全科学评估认定机制,由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残联、街道(乡镇)组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开展入学登记,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摸清名单。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是否适宜随班就读提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台账,作为入学安置的基本依据。明确管理工作的时间节点、机构、职能、权限、程序与责任主体,构成可操作、可检查的保障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工作机制。

二是采用相对集中安置的策略,重点开展区域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资源体系建设,针对性加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设施设备配置、教辅用具使用的科学性,加强融合教育系统性支持。学习教育发达区域的做法,增加并完善特教学校设施及师资,结合并借助特教学校资源,安排巡回指导教师定时定点深入各随班就读学校,开展“驻校式指导”,对学校特教专职教师进行“临床式”带教,并且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式指导”。

三是改革和完善随班就读学生评价方式,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以及生活技能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内容,并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避免单纯以学科知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同时将调整过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为评价依据,实施个别化评价,减轻教师成绩考核的精神压力。

四是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借助“特殊教育大数据中心”“特教课程资源云平台”等信息平台的资源,提高教育的精准性、实效性,减轻教师的特殊备课负担并解决专业性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吴钟旺】

【内容审核:庄华敏】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