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厕所日丨古代的厕所长啥样?
新华社西安11月19日电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古代的厕所长啥样?古人如厕时有哪些讲究?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文明风尚?在陕西省汉中市出土的两件陪葬文物上,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汉中市勉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汉灰陶四合院建筑模型,1978年出土于勉县老道寺镇沙家庄村。这套模型分为主体庭院和偏院两大部分,主房、闺房、粮仓、禽圈等一应俱全,功能完善,且设计合理,是研究我国东汉时期建筑形制的稀有标本。
灰陶四合院闺房旁的厕所(二层右二建筑),侧墙设置了通风口,一楼底部留有换置马桶的洞口。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作为汉朝时期的陪葬品,灰陶四合院反映出当时的用厕风尚:模型二楼的闺房旁,设有一个带阶梯厕所,推测为女性专用,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厕所后下方留有一个出口。“汉朝时期,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上下水系统,由此推断,在卫生间的一层处,会有人及时定期放置并更换马桶。”勉县博物馆副馆长肖勇勤介绍说。
设计更为巧妙的是,厕所脚踏板上的防滑刻痕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所有的门板、门栓仍能自由拆卸,侧墙还留有通风口。“这种陪葬品其实没有任何实用功能,仅为仪式上的象征性道具,但其设计的精细程度,能反映出当时墓主人阶层比较讲究的用厕风尚。”肖勇勤说。
灰陶四合院闺房旁的厕所(带阶梯建筑)。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另一件陪葬文物是出土于汉中城东季丰村的汉代绿釉陶厕,高40厘米,长22.5厘米,宽15.5厘米,材质为红陶质,通体施绿釉,悬山式屋顶。“虽然是殉葬冥器,但汉代葬俗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视死如生’,因此这件厕所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起居习惯。”汉中市博物馆馆长卢辉说。
汉中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绿釉陶厕。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汉代绿釉陶厕呈现出的最明显特征是男女分厕:山墙正面开双门,双门之间有墙隔,设两台阶,为的是上下便利;屋内以屋脊为中线,用隔墙将室内一分为二,分别为男厕、女厕,说明汉代人对清洁卫生条件颇为讲究。
“在墙体的左右两侧,各置有半圆形窗户,用以通风透气。”卢辉说,“厕所室内的地面上,各开有通往地下的长方形孔,孔两侧有垫脚砖。陶厕四角下方塑四方足,使建筑悬空,整体风格古朴典雅,设计科学合理。”
汉中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绿釉陶厕。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有男厕、女厕之分,建筑形制也较为讲究,通风、蹲位等设施完善,表明墓主人生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反映了汉代汉中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其科学的设计、精良的制作,展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卢辉说。
(原标题:世界厕所日丨古代的厕所长啥样?)
【责任编辑:吴钟旺】
【内容审核:庄华敏】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