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生活垃圾分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海拔新闻 2023-09-25 20:12:03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王辉 摄影报道)9月25日上午,居住在龙华区财富广场的市民杨女士把废纸等垃圾通过智能回收站实现自助投放、线上交易和现金返还,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环保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垃圾桶、智能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实现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垃圾回收等效率化的管理,帮助居民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

位于龙华区财富广场的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智能回收站,有着橙蓝色的箱体,占地面积约7平方米,矗立在路边非常醒目。箱体上设立3个投入口,分别是金属、塑料和纸类。每个投入口下面,用图片、文字清晰地标注着可投放的物品。

整理好纸箱里的东西,杨女士扫完“量心回收”二维码,屏幕上便出现了回收物的价格。她依次点击废报纸、废纸皮、杂塑料等,每样称重后均有相应的不干胶条码纸自动打印出来。可回收物称好重后,相应投入口的绿灯开始闪烁,提示投放。

经过一番操作,杨女士的账号收益显示增加了12元,“虽然一次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一份收入。”根据使用规则,账户里的钱不低于20元时,可以申请提现。

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百日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海口市决定从今年8月18日至12月31日,开展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百日行动。

补齐垃圾分类设施短板。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商超酒店、机场车站、场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实现100%覆盖,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农村70%以上的行政村(居)完成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建设。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升级改造和新建工作;加快推进龙华区、琼山区和江东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升级改造和文昌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建设。

创建一批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单位。全市评定垃圾分类达标小区50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00个,垃极分类示范公共机构、经营场所400个,重点打造五源河、西海岸、海口湾、海甸岛、滨江、凤翔、国兴、蓝天、白龙、海府等片区的居住小区、公共机构和经营场所。

建立完善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体系。各区环卫PPP公司按照主城区每个社区配备一辆厨余垃圾车的标准,实行每天定时定线路收运小区厨余垃圾的公交化收运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小区厨余垃圾分类收运的问题。

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围绕“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这个主题,通过新闻专栏、言论评论、民生节目、热点聚焦等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同时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商场、进酒店、进社区、进家庭”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舆论声势。

龙华区财富广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开创两网融合新模式

财富广场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点是龙华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之一。据了解,龙华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已配套建成23座智能回收站和2个两网融合中转站,每座智能回收站服务覆盖周边2平方公里的区域,服务对象主要有环卫工人、保洁员和小区居民等,由环卫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实现稳定运营。

资源好回收,群众有收益。智能回收站依托互联网、线上支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无人值守、自助投放、在线交易、现金返还功能,促进可回收物回收交易流通,具有便利性和易操作性优势。

大件线上约,便民又环保。运营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单次量大和大件可回收物线上预约上门回收等便民服务,有效解决可回收物进入其他垃极运输体系、其他垃圾处置成本增加及计量统计等问题,同时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体验感、获得感,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好习惯。

截至2023年7月,龙华区已投入使用的23座智能回收站,注册使用用户达45420人,全区累计收集市民投放可回收物7835吨(其中智能回收站1448吨、中转站6387吨),通过现金返还功能累计返还用户现金1175万余元,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秀英区施茶村农村“撤桶并点”成效显

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创建点,是“五朵金花”之一。为积极推进施茶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点创建工作,按照制度优、设施全、村容靓有关要求,海口市在建立完善日常管护机制基础上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标准,确保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凸显美丽乡村环境特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做到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二是制定农村保洁制度、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管理制度,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三是加强农村保洁员管理,建立健全保洁员招聘、考核、奖惩等制度,结合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优先招聘低保户,解决低保户就业问题。

配套垃圾分类收集屋(亭)建设。施茶村下辖8个自然村,现已全部完成垃圾分类收集屋(亭)配套建设工作,实现村村都有垃圾屋(亭),各屋(亭)均配有四分类垃圾收集桶、宣传栏、垃圾去向公示牌。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推广,结合农村生活特色多形式、多场次开展入户宣传和主题宣传活动,入户宣传覆盖率达100%,知晓率达85%以上;二是“撤桶并点”成效明显。现8个自然村已完成“撤桶并点”工作,各 自然村出口统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 三是因地制宜好分类。根据村民生活习惯及特点,采取生活垃圾家庭四分类,分类投放两分类的模式,鼓励村民将可回收物定期售卖、厨余垃圾通过林下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有害垃圾处理分类投放或参加“可回收+有害”礼品兑换活动,其他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四是落实联动机制,党员志愿者齐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和各职能局联动作用,协同妇联、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活动和入户宣传,每月实现入户宣传全覆盖,引导村民配合完成“撤桶并点”工作,主动开展垃圾分类。为保持村民的积极性和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每周联合再生资源企业共同开展“可回收+有害”现场兑换宣传活动;五是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成自然。通过近半年的习惯养成和宣传引导,村民已经习惯并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做到定点分类投放。

琼山区椰海家园创新工作方法 垃圾分类见实效

椰海家园小区位于琼山区椰海大道与中山南路交叉口西300米,共有9栋楼,常住户300户左右。小区设置1个综合投放点,投放点每天早晚7时至9时实行定时督导,居民全时段可以投放。小区于2021年启动持卡投放工作,目前厨余垃圾分类正确率已达98%,分出率约21%。

椰海家园是凤翔街道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小区之一。2021年以来,凤翔街道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前端管理新方式,在椰海家园等39个小区开展“一户一卡、持卡投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凤翔街道在此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居住小区垃圾分类“312工作法”,正在海口市示范创建小区全面推广。

垃圾分类“312工作法”指的是“垃圾分类督导员+社区工作人员+行政执法队员+垃圾分类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前端分类投放管理方式,简称“312工作法”(“3”指垃圾分类督导员、社区工作人员、行政执法队员,“1”指大数据管理系统,“2”指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街道办牵头成立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对所有参与人员统一培训,明确各方职责,培训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分类收集操作规范、与居民的沟通技巧等。在小区实施撤桶并点,采用每天早晚7点至9点实行定时督导,由物业公司负责安排督导员在桶边值守。

(二)执行阶段:通过宣传栏、电梯间、微信群等方式将领卡的信息通知居民,并在居民领卡时宣传持卡投放操作方法和垃圾分类知识;对没有主动领卡的居民,社区组织人员上门发卡,发放法律责任告知书。执行“物业督导员+社区干部+执法中队 队员”的督导模式,参与者各司其职,“社区 干部+执法中队队员”开始3天在桶边协助督导,第二周开始街道、社区每周一次“回头看”,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居民在原有点位随地扔垃圾等问题。

(三)常态化管理阶段:依托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大数据管理平台每月输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正面清单由物业公布在“垃圾分类荣誉榜”上,荣誉榜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负面清单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使用电话提醒、入户宣传和上门执法等方式促进居民改变习惯。

 “312”工作法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繁琐的垃圾分类工作步骤化、数据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正在海口市示范创建小区全面推广。

“312”工作法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繁琐的垃圾分类工作步骤化、数据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正在海口市示范创建小区全面推广。

美兰区和风江岸小区采取多种措施,打出“组合拳”

和风江岸小区为美兰区拟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小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建筑物13幢(含幼儿园1幢),入住率84%,入住居民约9000人,建设5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和3座“两网融合”回收屋,配备5名督导员,每天清运和回收生活垃圾近9吨。

日常运行由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配足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居民定时定点正确分类投放。实行“持卡投放”,居民持垃圾分类投放卡到垃圾分类屋投放,系统自动称重,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生活垃圾由指定环卫公司负责分类清运,做到日产日清。管理平台每月输出正负两面清单,公布小区垃圾分类红黑榜,工作人员再根据负面清单对居民进行精准的电话提醒、入户宣传和上门执法。

典型做法:

(一)落实源头减量,助推垃圾分类。配套建设3座“两网融合”可回收屋,做到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七统一”(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车辆、统一服装、统一衡器),实行回收人员持证上岗。“两网融合”回收屋以大数据为依托,采用物联网技术,拥有精稳计量、实时上传的优势,回收数据通过物联衡器实时上传至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及分拣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通过统一监控集中管理,完成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风江岸公务员小区“两网融合”可回收屋投入使用以来,2023年上半年已回收废纸约23168斤,废旧电器52件,皮塑料6827斤,废铁及金属3150斤,总回收金额约为32686元,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持续开展“扫楼”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美兰区政府、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环卫企业、志愿者团体、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全覆盖“扫楼”式入户宣传,为小区业主居民发放宣传折页6000份、垃圾分类降解袋180000个、垃圾分类知晓函2500份,引导小区居民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向小区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法规,提高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垃圾分类微信群,通过视频、抖音、宣传栏等渠道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小区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三)推行“撤桶并点”,完善基础设施。美兰区政府、白龙街道办事处和五贤社区多次深入小区指导“撒桶共点”工作。在充分征求小区业委会及业主意见基础上,先后取消72个生活垃圾投放点,规范建设改造5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垃圾分类督导员每日定时定点开展桶前督导,指导小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不限于和风江岸小区,美兰区全区总动员,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辖区环卫PPP企业根据厨余垃圾日产量及各收运点位的分布情况,配置10辆厨余垃圾运输车(额定吨位3吨5辆、5吨5辆)和制定10条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路线,安装1400个收运公交牌,每个收运公交牌公布监督电话,要求环卫PPP企业各厨余垃圾收运车辆像公交车一样踩点到站,实现“定车辆、定路线、定时间、定司机”的方式收运厨余垃圾,既便于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监督厨余垃圾分类收运情况,杜绝“混装混运”,又减短厨余垃圾积存时间,确保日产日清。

【责任编辑:赵康丽】

【内容审核:肖   好】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