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的耳朵吗?这些爱耳护耳小知识请收入囊中→

海拔新闻 2023-03-03 19:50:1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吴英艳 摄影报道)3月3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当天上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口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耳部疾病义诊活动,普及听力健康知识,不少市民前来咨询。你了解自己的耳朵吗?这些爱耳护耳的科普知识赶紧学起来。

95后年轻女子曾被查出耳石症

何为耳石症?

“当时只觉得头晕,想吐,整个感觉是天旋地转的,坐着、站着、躺着都不舒服。”95后海口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去年的时候被查出了耳石症,自己也很意外。但通过治疗,目前已经痊愈。

耳石症,在临床上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类耳源性眩晕疾病,是临床上导致眩晕最多见的一个病因。典型症状为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诱发出现短暂性眩晕。伴有眼震、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等前庭姿势症状。据了解,耳石症病因较为复杂,部分病因不明,部分与神经及耳部疾病有关。

得了耳石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海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谢伟伟表示,像外伤因素,还有失眠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无节制的饮食、长期的不良情绪等是耳石症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所以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耳石症的发作。

谢伟伟说,由于药物无法将脱落到半规管里的耳石化解掉,因此,目前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耳石复位,临床上有手法复位和大型设备复位两种方式。

如何早期发现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对其听力及言语的发育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

“宝宝出生3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谢伟伟告诉记者,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诊断,尽早让患儿接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干预。

谢伟伟说,儿童看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呼之不应或需大声呼喊才有反应等现象者,青少年长期接触噪声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应及时来医院耳科进行专科检查及听力检测,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导致耳聋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交流障碍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据统计,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双耳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患儿必须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才能正常听到声音、学会说话,获得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国务院在2018年7月印发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其中就包括为听力言语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康复救助。

保护听力 从预防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听力在生命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听力的保持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要维持一个正常水平的听力,专家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耳卫生,正确掏耳

保持耳部干洁,避免耳道长期潮湿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不要反复掏耳、不洁采耳,以免破坏正常的外耳道防御屏障;建议可以定期(3个月-半年)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用专科手法或器械取出。

2.减少噪声刺激

由噪声引起的耳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因此重在预防,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大声听音乐,远离强声刺激;不要长期在噪声环境中生活,应佩戴噪声防护耳机。

3.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有耳聋遗传基因者尤其要注意;不应使用成分不明的滴耳药物,以免对耳部结构和听力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4.突发性耳聋要及时治疗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除听力急性下降外,常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的不适症状,治疗越早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劳累、情绪不稳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导致内耳微循环血管的改变,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进而出现渐进性或突发性听力损失。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应每日监测血压血糖的动态变化,出现异常波动,及时用药物调整,维持在一个稳态水平。

6.重视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

对儿童听力及言语的发育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任何出生时未通过听力筛查者,均应及时诊断,尽早让患儿接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干预及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责任编辑:王艳艳】

【内容审核:黎晓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