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老海口大规模的西药药房,原来在这里……

海拔新闻 2023-02-24 15:58:50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郑塞雯 摄影报道)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医学传入了海南,与之而来的是第一间西医院和西医学校,西药药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涌现出来。其中的广惠药行便是那个时候规模较大的药房之一。

广惠药行与中山路上的多数老商号相同,大多是建造于清末民初时期的骑楼老建筑。它们大都是当时海口的知名商号,主人也多是海南知名的华人华侨。

1906年,海口琼山区攀丹村人吴为藩在海口的中山路创办了广惠药行。广惠药行是琼州较早、规模较大的中西药房,后来又加入了海口总商会。在1923年,广惠药行向政府申请得到了个体医药商业许可证。

清末民初,那时候海口市的西药品主要是以进口为主,药行的经营方式也大多是仿效洋商。

广惠药行自制的“疟母牌大丸”,让广惠药行远近闻名。虐母牌大丸用的是硫酸亚铁和印度尼西亚爪哇产的奎宁片配制的。因为治疗疟疾效果比较好,在岛内各地甚至是岛外都非常畅销。

“面积约二十九万方里,人口四万五千有奇,有商店六百余间,商务以第一、第二区为盛,而尤以中山路、北门路、四牌楼、新兴街、得胜沙等处最为繁荣。”在《海南岛志》中,1926年的海口骑楼老街有着独特的商贸盛景。若要住店,老海口人便会选择大亚酒店和泰昌隆;若要喝茶闲唠,则可以上到王昌行和琼南酒楼中去;要是想看电影了,就可以去海口大厦中的胜利电影院;那要是想逛街了,裕大公司或者远东公司则是最好的选择;可若想要买药治病,那多数老海口人都会选择广惠药行。

广惠药行的商贸行情虽不错,但当时也有许多的不法商贩。一些为了牟取暴利的私人药业,伪造仿制各种有名的进口药品。比如东亚药店,伪造香港永安堂的“虎标万金油”、英国的“伯劳氏补血丸”、德国的“铁补丸”等一系列进口药品进行售卖。

抗战前的海口,经营西药的药店并不多,仅有5家。这5家中,属广惠药房最有规模,同时它也是海口经营西药最早的药房。到了1937年,已经发展到了30多家药房,是解放前最兴隆的时期。

1939年,日本登陆海南,占领了海口。导致进口药品来源中断,药材也被抢走,一些药店也被占据,当时有5家药店倒闭或转营。日本商人田胜间父子二人趁机在博爱南路开设岳阳堂和健寿堂两家西药店,但好在广惠药行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坚持了下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陆各地的药厂陆续恢复生产,海口的西药药源供应也逐渐正常,广惠药行也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到了解放前夕,海口药房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私营药房就达到了30多家,广惠药行也成了当时规模较大的西药药店之一,成就一时光辉的盛景。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骑楼老街的老商号一一没落,广惠药行的故事也被掩埋在历史之中。

【责任编辑:庄华敏】

【内容审核:吴淑珍】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