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城中村管理的“三难”?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在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城中村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相比高楼大厦,城中村显得格格不入。但海南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城中村顺其自然地成为泥泞小路上的一缕烟火。
以海口市美兰区白龙街道来说,该街道6个社区,其中只有振兴社区、流水坡社区没有城中村,其它4个社区共有10个城中村—群上社区1个城中村、五贤社区5个城中村、千家社区3个城中村、美舍社区1个城中村。
城中村管理有“三难”
如此多的城中村,该怎么管理?
白龙街道武装部部长高山介绍,城中村的管理相对于小区是有区别的,人员流动性大、机动车没有停车位、消防设施不齐全,归纳起来就是管理存在“三难”。
“城中村很多自建房,大多是六七层,房主一般自住一层,其它均用于出租。”高山说,由于租住导致外来人员增加、人员经历和身份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很多难题。
除了人员上的管理难,对机动车的管理也难。高山介绍,城中村的一座房屋以前是一户居住,租出去后一座房屋有十多户人居住,机动车辆增多但停车位却没有增多。其次,城中村的道路一般只有四五米宽,划了停车位,会影响消防车的通行;不划停车位,机动车会乱停乱放。这就造成机动车停车管理难。
走进白龙街道千家村,主干道的一边基本都停满了机动车,变成了单车道;次干道路窄,路的一边基本都停满电动车,尚能通行的距离也就一米左右。这并不是个例,在白龙街道的城中村,主干道和次干道宽度相差无几,且都存在机动车停车位难的问题。
另外,城中村的消防设施大多也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据高山介绍,一些住户将房屋最下面的一层改造成停车场后,更达不到消防要求了,停车场没有防火隔墙、没有喷淋系统等。
老旧小区改造难以推进
面对诸多难题,是否就无解了呢?
走进白龙街道的城中村,房屋已经没有海口农村的风貌,如火山石砌的墙、木头房梁、船型等古村落房屋的风貌,也鲜有古迹。水泥建筑的房屋,与高楼大厦用材和风貌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城中村并没有承载保留原始风貌。
另外,以建于1992年的千家新村为例,该城中村是政府规划建设的解困房小区。2021年1月,千家新村业委会委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专业鉴定机构,对千家新村11号楼进行了房屋安全性鉴定,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除了鉴定的11号楼,大多数城中村建筑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
因此,不论是从保留原始风貌,还是从住房安全上来说,城中村需要提质升级。老旧小区改造就是提质升级的办法之一。
可要改造,也有困难。“城中村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话,目前来说难度也不小。”高山说。以千家新村为例,这里共有31栋住宅楼共1198户业主,商铺76间。2020年初,千家新村递交了老旧小区改造申请材料,可至今,千家新村的改造工作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他山之石: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
南山区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广东省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项目占地68.5万平方米,涉及近1000户原村民、300多户非原村民的动迁、约7万居住人口的搬迁及1500多栋房屋(近110万平方米)的拆除。
大冲村改造前为城中村,村内楼房密集、小巷狭窄、街道凌乱、居室昏暗,与周边现代、整洁的城市风貌形成鲜明反差。村民的“握手楼”?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公共设施匮乏,成为基层社会难点。
该项目采取拆除重建和局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更新模式。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现有建筑实行整体拆除重建,由改造实施主体负责。对村内现状朗景园居住小区、大王古庙、郑氏宗祠实行综合整治。
大冲城城中村改造并不是个例。据了解,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旧小区微更新实践。2017年,广州市正式开启老旧小区探索的大门。从开始改造到2019年9月,广州市22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已完工。
【责任编辑:王艳艳】
【内容审核:曾 琪】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