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拟于2020年在西昌发射升空:8倍月光亮度
畅想一下,如果黑色不再是夜晚的主题色,如果夜晚拥有黄昏的亮度,这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彻底摆脱黑夜的束缚,千百年来被视为痴人说梦。然而,未来随着“人造月亮”的出现,这个梦或许能变成现实。
10月10日,2018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地方特色活动——“创响中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专场活动在天府新区新经济产业园举行。“人造月亮”卫星项目无疑在现场非常吸引眼球。
“这个创意是在天府新区萌生的,目前技术上已经成熟。”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春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想,在2020年,这颗“人造月亮”将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照亮夜空。
“人造月亮”
让街道不需要安装路灯
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人造月亮”的构想最早源于一位法国艺术家:在地球上空挂一圈镜子做成的项链,让它们一年四季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俄罗斯也曾在1999年实施了代号为“旗帜”的一系列计划,试图用特制的镜子从太空反射阳光照耀地面。
为何要将这一项目重提?相较之前,如今打造“人造月亮”的时机是否成熟,技术上能否实现?
武春风介绍,如今的月亮亮度,不足以满足夜晚的照明。“人造月亮”设计产生的亮度将是现如今月亮亮度的8倍。有了“人造月亮”,街道可以不需要安装路灯。“人造月亮”可以控制照明范围,照明直径未来可以控制在十公里到七八十公里,指定的照明精度范围可以控制在几十米之内。
武春风认为,虽然“人造月亮”项目在多年前就有尝试,但并未取得推广应用。而相较20年前,如今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技术上已经成熟。
实际上,“人造月亮”不生产阳光,只是阳光的搬运工。有人担忧人为地从太空反射阳光到地面会影响地上生物作息、天文观测等。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学所所长、教授康为民认为,人造月亮相当于黄昏的亮度,不足以颠倒生物作息。
成果展示
60余项前沿科技亮相
展览现场展出航天科工微电子研究院、中航联创天府创新中心、电子科大天府协同创新中心等来自高新区的30余家企业的60余项创新创业成果。
其中,包括由国家千人计划牵头研发的GaN(氮化镓)功率芯片,主要应用于各型雷达的T/R组件,实现功率放大;六位国内外博士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研发的便携式无介质全息投影设备,其基于无介质空中成像的平台基础上,将成像、交互,声音等元素集成在一台设备上,实现空中互动。
4π空间智能全景技术,能将军事目标红外告警系统中的大视场像面拼接技术应用到普通拍摄场景,实现多个可见光相机的全景拼接,达到4π全空间的无死角覆盖,解决了传统摄像机时空无法同时兼顾的痛点……琳琅满目的前沿展品,吸引了包括全国56家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在内的100余人前来观展。
(原标题:8倍月光亮度,最大照明直径可达七八十公里;成都造“人造月亮”有望2020年挂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