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南繁硅谷”:“一城、一谷、一基地”助力种业创新集群蓬勃发展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力萍)三亚,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海滨城市,有着备受瞩目的“南繁硅谷”。近年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紧扣“南繁硅谷”作为“创新创业核心载体与综合科技服务枢纽”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南繁科技城、全球生物谷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下简称“一城、一谷、一基地”),构建多元化种业创新链和种业产业链,积极探索种业制度集成创新,加速推进“南繁硅谷”建设。目前,“南繁硅谷”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种业创新高地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纷纷落户崖州湾科技城,崖州湾科技城园区发布国内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研发我国首个“智能化田间植物表型精准鉴定平台”、建成我国首个“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南繁硅谷”的种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球生物育种谷,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推动种业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育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崖州湾实验室科研团队选育的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远超当前我国大豆150公斤和美国225公斤的平均亩产。截至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园区涉农授权专利共1577件,其中发明专利588件,授权植物新品种301件,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种业资源库,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种子资源。
引培结合引领种业新未来
南繁科技城,作为“南繁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种业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目前已汇聚24家种业领域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形成由“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地科研机构”组成的多层次、互补型科研创新组织体系;集聚南繁产业企业2849家,已引入培育中种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隆平生物、九圣禾等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领先种业企业;种业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业态逐渐成型,集聚种业CRO主体60余家,其中15家被认定为省级南繁种业CRO主体(全省20家)。
南繁事业正在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种业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三亚市崖州区南繁种业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海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崖州湾现代种业产业园入选海南首批百亿级重点创建产业集群;“现代种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工作”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南繁种业)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
协同合作开启种业新篇章
为给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协作创造便利条件,加快构建一流种业创新生态,崖州湾科技城引导科企协同攻关,中种集团、九圣禾、华大基因等企业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部署实施27个“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实现南繁育种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同时,拓展深化种业开放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合作研讨会和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等特色化国际性会展活动,搭建种业创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累计引进各类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905批次。首创特许审批引种业务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宽引种渠道,“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也成功入选海南自贸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这些制度创新不仅激发了种业企业的创新活力,还推动了种业创新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亚“南繁硅谷”的建设成果令人瞩目,它不仅是中国种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全球种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未来,“南繁硅谷”还将继续书写种业科技的新篇章,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全球种业科技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