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渔村到海上明珠,三亚西岛风景惹人醉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力萍 熊文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最美渔村”、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获得这些称号的西岛,位于三亚市,原名西瑁洲。从1999年台商上岛开发,2017年三亚启动西岛美丽渔村建设,如今西岛从一个以捕鱼为生的传统渔村转变成一个拥有多个观光景区的生态旅游胜地,如同一颗镶嵌在南海的海上明珠。
渔村旧梦
西岛,四面环海,为珊瑚礁所环绕,海洋生态环境优越,同时也是一座拥有超400余年人文居住历史的岛屿。1950年以前,西岛只有渔民和村民,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主要以捕鱼为生,海边的渔船、晾晒的渔网、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构成了西岛独特的风景线。
渔村小巷建设前
渔村小巷建设后
“小豆夹花树树黄,珊瑚处处砌为墙”,这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所描绘的西岛之美,西岛人文居住之美。西岛传统民居建筑多以珊瑚石为建筑材料,珊瑚墙体与传统中国建筑瓦顶结合是西岛独具特色的,展现出了西岛居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曾经的西岛房屋简陋,道路狭窄,居民生活条件有限,却依旧凭借着勤劳和智慧,过着淳朴而宁静的生活,在这座小岛上繁衍生息,传承悠久的渔村文化。
转型之路
“1999年,台商陈明哲在三亚注册成立三亚八海里旅业有限公司及三亚西岛云洋旅业公司,开始发展西岛旅游。西岛居民主要以景区打工、零售、捕鱼等方式谋生,当时西岛景区的工作岗位有限,加上景区大门关闭,游客流量无法进入渔村,渔村的产业比较单一,经济得不到发展,渔村整体的经济收入普遍非常低。”天涯区西岛社区工作人员周垂程介绍。
西岛景区大门打开前
西岛景区大门打开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西岛迎来了绝佳的机遇。2017年,三亚启动西岛美丽渔村建设,突出“渔村”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同年12月28日,西岛景区和渔村之间“锁”了近20年的大门被打开,游客可到渔村的海上书房、渔村市集、女民兵纪念馆、西岛老屋等游玩观光,西岛景区和渔村融合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渔村集市建设前
渔村集市建设后
政府的大力扶持与规划,让西岛这座岛屿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热土
漫步在西岛临海岸线的临海路上,将会感受到海风的轻拂。海浪的拍打声,仿佛是蔚蓝大海的呼吸声,让人心旷神怡。走入渔村美食街的大门,便可一直走往珊瑚老屋区、文创馆、海上书房、网红墙、“国旗”班、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景点打卡地。
临海路建设前
临海路建设后
西岛文创馆建设时
西岛文创馆建设后
如今的西岛,现代化建筑随处可见,道路宽敞,绿化植被茂密,海滩干净整洁,游客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带来的愉悦,体验各种水上活动和海底探险。
此外,西岛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比如编织渔网、制作海产品干货等,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让游客在欣赏西岛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西岛浓厚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目前西岛在旅游淡季时,每日上岛游客约5000人,旅游旺季上岛游客约1万人。
幸福生活
“没有开发之前,是比较无忧无虑的,那时候打渔回来,跟叔叔婶婶们聊天,生活很悠闲。开发之后,工作机会变多了,只要你愿意干,只要你的腿脚好,没有生病就可以干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有基础的生活保障,现在生活品质提高了。”西岛居民黎姐开心地告诉记者。
垃圾中转站建设前
垃圾中转站建设后
昔日的渔民转变为旅游从业者,西岛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孩子们也拥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百年老屋区建设前
百年老屋区建设后
宽阔的街道与狭窄的旧街,百年的老屋与新建的高楼,悠闲的居民与往来的游客……西岛这座小岛现代化的旅游设施与传统文化景点相得益彰。正在帮朋友拍照的游客林女士说:“这里的风景真的太美了,碧海蓝天,沿着临海路和街道慢悠悠地闲逛,感觉时间都放慢了,心情也十分不错,下次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西岛。”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