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个世界心脏日,海南心外科专家带你了解心脏瓣膜疾病的“神秘面纱”

海拔新闻 2024-09-28 22:35:0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 通讯员 吴媛媛)心脏疾病作为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首要因素,其严重性不容忽视。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媛媛为公众揭开心脏瓣膜疾病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吴媛媛介绍,心脏瓣膜是心脏里的膜状的纤维组织,它的作用好比单向阀门,可以确保血液在心脏里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发生逆流。心脏可以比作是一套房子,各个房室就像是独立的房间,瓣膜就是房间的门。

心脏有四个瓣膜:三尖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膜会随着每一次心脏的跳动,完成一次开启和关闭。

如果瓣膜因为某些原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病变,如风湿性、退行性、感染、结缔组织病、创伤等)发生解剖结构或功能上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瓣膜不能正常地开启或关闭(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进一步导致心房或心室结构及功能失常,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综合征,我们称为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有哪些种类?

吴媛媛表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瓣膜病变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发展中国家中,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居首;而在发达国家,主动脉瓣狭窄则更为常见。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冠状动脉疾病与高血压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其对民众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据统计,全球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总数约为2.09亿人,而我国的患者数量则高达约2500万,尤其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其患病率更是攀升至11%。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国共收治瓣膜性心脏病患者188.2万人次。其中,二尖瓣疾病患者数量最多,达到98.0万人次,占比高达45.4%,随后依次为三尖瓣疾病(28.5%)、主动脉瓣疾病(24.3%)与肺动脉瓣疾病(1.8%)。值得注意的是,在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女性占比达到45.0%,且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7±16.3)岁。此外,报告还指出,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往往伴随有多种合并疾病。其中,心衰、高血压和冠心病位列前三,分别占据了46.8%、43.0%和33.0%的比例,这些合并疾病无疑加剧了患者的治疗难度与康复挑战。

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吴媛媛提醒,当遇到以下所列症状时,应高度警觉心脏瓣膜病的潜在风险,切勿掉以轻心!具体症状包括:

1.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不适感。

2.活动结束后感到异常疲惫、倦怠,并伴随咳嗽、咯血、下肢水肿等症状。

3.活动后发生头晕或眩晕现象,以及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等心脏相关症状。

4.近期频繁出现心悸,且伴有既往血栓栓塞史、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5.晚间睡眠时,若枕头过低会感到憋气,需采用高枕卧位方可缓解;在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并伴随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需坐起后方能有所改善。

心脏瓣膜病有什么危害?

吴媛媛介绍,瓣膜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及心慌等明显不适,显著降低了其整体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衰、心律失常、肺水肿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吴媛媛表示,内科治疗以药物为主,聚焦改善心功能。此外,控制水盐摄入也是关键措施之一,旨在减轻心脏负担。在饮食方面,推荐患者选择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健康恢复。休息方面,应适度,避免长期卧床,待心功能逐步恢复后,可适当参与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心脏功能。

外科治疗则主要包括心脏瓣膜修复与心脏瓣膜替换两种方法,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术有什么区别?

吴媛媛介绍,瓣膜修复术致力于保留并恢复自然瓣膜的功能,主要应用于瓣膜关闭不全的情况,同时也适用于部分瓣膜狭窄患者。瓣膜修复术的优势在于保留了患者自身的瓣膜,从而避免了使用人工瓣膜可能带来的风险,如长期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而瓣膜置换术则是利用人工瓣膜来替代受损的瓣膜,通常在瓣膜损伤过于严重而无法修复,或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进行。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其适应症、优势与局限性,最终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专业评估。

生物瓣和机械瓣有什么区别?

吴媛媛介绍,生物瓣和机械瓣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工心脏瓣膜,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生物瓣是由动物组织(如猪或牛的心脏瓣膜)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的,其优点包括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术后抗凝治疗时间较短(通常只需抗凝半年)、血栓形成的风险较低,因此对于希望减少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然而,生物瓣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通常在15到20年左右,之后可能需要再次更换。

机械瓣则是由碳材料、金属及人造织物等非生物材料制成的,其优点是耐久性好,理论上可以使用终身。但是,机械瓣的主要缺点是需要终生抗凝治疗,这不仅增加了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风险,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如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等。

在选择瓣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活动水平、合并症、患者意愿等)来决定使用哪种瓣膜。例如,年轻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机械瓣,因为它们的使用寿命更长;而年纪较大的患者或者那些不愿意终生抗凝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生物瓣。总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有利弊,患者在做出决定时应与医生进行充分且深入的交流,依据自身实际状况与需求,共同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手术后,病人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吴媛媛建议,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患者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一、休息方面

1.患者在术后三个月内应确保充足地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生活应有规律,预防感冒,避免过度疲劳及情绪激动。

3.患者可进行适量的活动,如散步及进行简单家务等。但若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适当减少后续的活动量。

二、饮食方面

1.术后应秉持清淡饮食的原则,并戒烟戒酒。

2.患者需适当加强营养摄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需避免食用可能影响抗凝效果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及过咸的食物。对于心功能较弱的患者,还需限制其饮水量。

三、运动方面

1.患者在术后3至6个月内,可依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直至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2.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急躁与过度担忧。

3.需避免猛然增加活动量或工作负荷,以防止对心功能造成损害。

四、用药方面

1.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包括抗凝药物。

2.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3.对于安装机械瓣膜的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五、复查方面

1.患者需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2.复查的时间安排通常为术后半年、一年,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并需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六、紧急情况处理

若患者出现胸痛、心跳不规则、发热、浮肿、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