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
图①:韩克在搬运大鼓,为演出做准备。
图②:郭晶在直播销售农产品。
图③:肖岛(右)在观察水样。
图④:薛丽娜在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近年来,在齐鲁大地上,很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在田野上磨炼本领,墩苗实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些大学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一次怎样的“双向奔赴”?本报记者走近其中4位代表,倾听他们在广袤田野上唱响的青春之歌。
——编 者
脚踩田地,闻着麦香
80后女大学生化身“新农人”
堂堂大学生,回来种地?2008年3月,怀揣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证,25岁的薛丽娜拽着男朋友李宁,放弃城里已到手的工作,回到家乡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有老乡不理解,这女娃娃苦读十余载,本来可以留在城里了,咋又回来了?
这样的议论让薛丽娜压力不小,但有父亲撑腰,她释然不少。父亲薛传谦是镇里的“老农机”,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一辈子。正是父亲力邀,薛丽娜和男友李宁放下思想包袱,开启“新农人”之旅。
万事开头难。彼时,薛传谦在全区率先成立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起先村民不配合。薛丽娜和李宁,从早到晚,进村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
——“叔,加入我们合作社吧!”
—— “什么社?”
——“把地流转给我们,每股200元,流转费每亩600元。”
土地流转挺新鲜,村民一时不适应。和村民磨嘴皮,和镇里干部做沟通,最终合作社流转13.4亩土地,获得一笔新型经营主体贷款30万元,起步规模化种地。
玉米和小麦啥时播种,怎么科学追肥、打药,作物有怎样的生长习性……父亲这位种田老把式,一一言传身教。
风里来雨里去,薛丽娜黑了好几圈,手上起了茧。“最苦的不是地里的活。”薛丽娜记忆犹新,2017年6月,一场特大暴雨袭来,庄稼倒地,损失巨大。
这次打击,让薛丽娜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然而,2014年底父亲因病去世,老人家“把合作社办好”的嘱咐一直萦绕在她耳边。薛丽娜和李宁互相打气,一咬牙一跺脚,决定继续干。
在挫折中前行,合作社发展思路愈发清晰:跟7个村合作,整村良种繁育,统一回收良种,单小麦一季增收300元以上;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购进玉米收割机、播种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等设备,以低于市场40%的价格,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打药、收割等服务。
有挫折,也有收获。
828.7公斤!2019年6月12日,在自家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当测产专家喊出这个数字,薛丽娜和李宁喜极而泣。这个数字,创下泰安市有记录以来冬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刷新当年全国高产攻关纪录。同年,玉米高产攻关田试产亩产达911公斤,同样创泰安市最高纪录。
“丽娜种地,扬眉吐气!”身边的老乡竖起了大拇指。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薛丽娜获得了诸多荣誉。
合作社拔节生长!社员由当初22户发展到268户;土地流转由当初的13.4亩增加到1300亩;育繁推由原来的800亩扩大到1.5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原来的5个村覆盖到36个村;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由当初的20个发展到300多个。
走出校门、迈进田间已15年。薛丽娜说:“只有脚踩田地,闻着麦香,心里才踏实!”
注册品牌,开拓销路
34岁硕士女村官带村民致富
硕士毕业,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34岁的郭晶,2020年5月通过遴选,来到离出生地不过两三公里的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此前,她已担任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一年时间。
以前的工作是城里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新的选择令爱人宋移龙难以接受。
“你要还待在村里,咱们的家怎么办?”2020年10月的一天,宋移龙在电话那头的声音高了八度。两人原本商量,郭晶干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满三年,就带女儿回城。谁承想,她的选择竟然还是乡村。三年时间,郭晶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个年轻姑娘当书记,咱村照旧没戏!”一些村民心里直犯嘀咕。
刘家庄村在全镇64个村中考核排名倒数第二,是出了名的“烂摊子”。第一次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三间平房,大门生锈……郭晶心里凉了半截。
郭晶决定先打感情牌,发挥学过健美操的优势,组织农村妇女跳广场舞。连续跳了三天,和村里大妈关系近了,但不满的声音也有。
挨骂也得干活,郭晶给自己打气。连续三板斧,逐渐打开局面。
第一斧,扫地。得知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垫底,郭晶心气难顺,随即抄起扫把铁锨,带头打扫村道卫生。连续一周,打扫队伍不断壮大,村容村貌变得整洁干净。村民拉呱说,这姑娘,挺踏实!
第二斧,修路。村里有条生产路,遭遇大雨,冲塌严重,秋收受到影响。正赶上县道整修,郭晶反复跑施工队。架不住郭晶的软磨硬泡,施工队挖掘机开了进来,铺垫石渣,免费平整2000多米。大伙议论说,这书记,真能干!
第三斧,蒸馒头。乡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郭晶筹资20万元,建起馒头房,注册品牌,生产石磨面大馒头。山里的馒头销往很多地方,村里15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有了副业,多了一份收入。
“东西好,更要卖得好。”郭晶带领有干劲儿的村干部一起,设计“孝直小农夫”小程序,打通优质农产品出山渠道,销往济南45个社区、500多家超市。在郭晶的运营下,注册三个品牌,还搞起电商直播,刘家庄村山货出山之路,越走越宽。郭晶带宋移龙到村里转一圈,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夸奖她,宋移龙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
通过实干,村集体收入从负债数十万元到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夜幕降临,郭晶和村民开心地跳起广场舞,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放歌乡村,服务乡亲
农民工出身剧团团长救活地方戏
19年前的一顿散伙饭,韩克记忆犹新。2004年,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下陈村,蟠龙梆子剧团成员围在一起,酒喝了一杯又一杯。16岁的韩克热血沸腾,站起身碰杯酒:“我当团长,演下去!”
蟠龙梆子是传统剧种,有近300年历史,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梆胡、琵琶、笙、二胡伴奏,唱腔婉转动听,在当地及周边流行。
韩克要当团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母亲。爷爷、父亲、叔叔很早离世,初中辍学的韩克到城里打工,慢慢扎下根,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不好好挣钱,跑回来唱戏?你咋想的?”母亲说。
彼时的剧团,可谓“一穷二白”:没经费,没服装,没设备。韩克骑自行车,往返80多里路,进城到工地干活补贴剧团。睡地板、吃冷饭,身边人都不理解。
演员接二连三退出,演出机会屈指可数,一场演出人均只挣5元……剧团难以为继,韩克依然坚持。
为何坚持?韩克说起一次经历:曾经在一个村庄演出,赶上大雨,村民冒雨观看,台上演员被热情感染,也冒雨演出。结束后,村民主动帮忙收拾道具,拉着演员的手盼剧团再来。村民的需要,正是剧团努力坚持下去的理由。
剧团生存的转机,源自韩克的一个大胆决定。2007年,韩克决定拍影视剧。一群人初中没毕业,双手长期拿锄头、挥锤子,居然想拍电视剧?
韩克和团员们下定决心。从开机、关机开始,还有拍摄、剪辑、作曲……一切从零起步。钱不够,剧团老艺人你五十、我一百凑。最终,4个月时间,一台家用DV拍摄,十几位农民演员参演,投资数千元,以韩克和戏班为创作原型,一部戏曲电视剧出炉。
蟠龙梆子搬上了银幕,其中一个片段,在网上流传,点击量达30多万。相关部门关注扶持,媒体深度聚焦。尝到甜头后,韩克再接再厉。从最开始音像出版发行到网上卖剧,“一部剧网上能卖到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剧团造血功能增强,蟠龙梆子元素融入影视作品,传承蟠龙梆子艺术找到新路径。
一个草台班子,动静越来越大。韩克带领剧团成立影视公司,制作电视连续剧《二妮的山村梦》、院线电影《俺不是贫困户》、微电影《十五的月亮》等多部影视作品。其中蟠龙梆子作品走出国门,在智利、荷兰、西班牙等7个国家和地区入围电影节或展映。他们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电影家协会“优秀戏曲电影”、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主单元“最佳故事片”等荣誉。
从农民工到剧团团长,从小舞台到大屏幕,从民间戏剧到文化产业,韩克带领剧团走出了一条路。
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一处不起眼的农家院,正是剧团所在地。走进去转一圈,录音室、剪辑室、化妆间、小舞台一应俱全。练习的演员,身穿鲜艳戏服,走上戏台,举手投足,生动传神,唱腔婉转,余音绕梁。
“扎根农村,放歌乡村,服务家乡父老,是我们的荣光!”韩克望向戏台,深情地说。
心怀感恩,反哺家乡
返乡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
提上水瓶,出门左转,走十来分钟,来到村里的饮水站,把水桶放到饮水机龙头下,刷一下卡,5分钟后,水桶装满,再带回家——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胡家村党支部书记周清友说,这样的打水之路,全村170多户、600多人,走了10年。
一桶水能喝多久?“三天”,周书记咧嘴一笑说,“过去直接喝井水,如今能在家门口喝上纯净水,这要感谢肖岛。”说话间,他双手一拱,一脸真诚。
今年41岁的肖岛,通过寒窗苦读走出胡家村,读完大学白手起家创业,如今已是两家企业的董事长。
读大学时,肖岛就开始兼职。贴广告、卖信封、做家教,哪个挣钱干哪个。走出大学校门,肖岛找了一份工作,4年后辞职,创办采暖企业,起早贪黑,赚到了第一桶金。
2013年,小有成绩的肖岛却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回到“麦子地”,注册成立山东北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麦子地”是肖岛家乡济阳曲堤街道北城工业园,北成环境是首家入驻企业。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为何回到乡村?“家乡最熟悉最难忘,希望和家乡一起发展。”肖岛快言快语。
两年后,肖岛到胡家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肖书记不负众望,敢想敢干,接连三件事,获得乡亲们连连称赞。
第一件事,修路。村里的主干道,下雨一片泥泞,车辆进不来。路不顺,怎能发展?肖岛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必须修路,大伙一起筹资。要从口袋里拿钱,乡亲们起初观望。肖岛带头捐款5万元,两辆推土机开来,开工仪式上,鞭炮声声。眼看肖岛动真格,乡亲们纷纷凑钱,两条道路共投资50多万元,3个月时间便硬化通车。
第二件事,饮水。农村面源污染多,井水多为地表水,直饮对身体不好。肖岛利用企业优势,为村里免费安装井水净化设备,还免费维护。
第三件事,排水。村里居民建房,从没考虑排水,下雨天便雨水污水囤积。肖岛在外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0多万元,在村舍前后建起排水沟。村里下雨就涝,成为历史。
肖岛不仅惦念着乡村,还惦记着乡村的人。在济北中学读高中时,家境贫困的肖岛,最喜欢穿校服,那样才和同学们穿着一样。深知贫困学子求学不易的肖岛,向家乡贫困学子伸出援手。2014年以来,他在济北中学、济阳一中等4所学校各设立20万元奖助学金。
暖心事,肖岛做了不少:竭尽所能,为老乡安排工作;拿出1万多元,为济阳一聋哑孩子植入人工耳蜗;为患白血病的3岁女孩发起募捐,筹集6万多元;每逢春节,带上礼品,慰问村里老干部、困难群众……
点开肖岛的微信头像:他面带笑意,手里拿着写了“感恩”两字的画板。“带着感恩的心打拼,希望企业进一步发展,帮助家乡更好更快振兴!”肖岛说。
(原标题:齐鲁大地,很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一线调研))
【责任编辑:陈显璋】
【内容审核:符 坚】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