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启迪||气清景明 万物欣荣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六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4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明节日习俗
时至清明,万物复苏。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春耕时宜之意。同时,清明节也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接下来,一起了解关于清明的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之祭主要是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鲜花等物品到墓前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在海南,除了祭拜自家祖先,还有祭“祖庙”的习俗。海南各地建有“祖庙”,在清明之际,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的同姓氏的宗族会祭“祖庙”。祭“祖庙”时除了祭品祭祀,现场往往有八音伴奏。在八音乐声中,人们会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读诵祖训族规格言,规训后辈为人处事的道理。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踏春等,意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清明节正好有三天的小长假,如果想要踏青的话,海南是个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去万宁正门岭大桥,体会山海相依的旖旎;去陵水新村港鱼排,体验疍家风情;去澄迈侯臣文化村,品味咖啡香醇……
“两环”旅游公路正在成为海南旅游的新名片。“两环”,是指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与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它们一内一外,双环联动,构建起海南旅游公路新体系,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插柳、放风筝
清明节,民间有插柳的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意为驱邪避秽。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会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壬辰寒食
宋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
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原标题:人文启迪||气清景明 万物欣荣)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孙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