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例CRT-D+房室结消融术,为心衰患者“逆天改命”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 通讯员 朱厚玲)今年1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的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在黄珊主任医师与杨洋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反复重度心衰且合并房颤的80岁老年患者,实施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联合房室结射频消融术的一站式治疗。这是海南省首例CRT-D+房室结(AVN)消融一站式手术,标志着该院心脏起搏电生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病情复杂,专家团队精准施策
这位老年患者曾长期辗转多家医院,虽规律接受抗心衰药物治疗,但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一年来,频繁发作的胸闷、气促及下肢水肿,使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急性呼吸困难加重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心脏明显扩大,射血分数低于35%,并伴有心房纤颤。多种药物治疗尝试后,症状改善及心室率控制均未达到预期效果。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黄珊主任与杨洋副主任团队经过反复研讨,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与疾病特点,最终决定采用CRT-D植入术+房室结消融术的一站式治疗方案,旨在实现高比例双心室同步起搏,提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
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
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手术伊始,医生先为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保障心脏节律稳定。随后进行穿刺并制作囊袋,在导丝引导下将长鞘送入冠状窦,利用造影球囊进一步明确靶血管位置,成功植入左室电极,随后放置除颤电极。完成所有导线植入后,固定电极、切除左室电极鞘管,连接CRT-D并缝合。紧接着开展房室结消融手术,精准找到AVN位置并消融,确保双室起搏比例。
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可自行下床活动,第七天拆线出院,生活能够自理。一个月后复查,起搏参数及各项指标均正常,身体机能显著恢复。
疾病科普:心力衰竭与治疗新突破
心力衰竭是由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发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活动耐力下降、胸闷、气促、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终末期心衰因心脏结构显著改变,各系统功能衰退,加之发病机制复杂,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心房颤动作为心衰的常见合并症,也是促使心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
CRT-D+房室结消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手术技术难度高。除需具备熟练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外,还要求术者掌握冠脉介入技术,以便准确植入左室电极。由于冠状静脉存在解剖变异、膈肌刺激、阈值不理想等复杂情况,左室电极植入存在一定挑战,因此术者需具备多种应对方案。此外,植入CRT-D后,还需运用心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房室结消融,对术者技术要求极高。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