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如何养生?海南中医专家这样建议

海拔新闻 2025-02-18 17:33:26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 通讯员 钟军华)“春雨贵如油”,随着春天的来临,2月18日是“雨水”节气的开始。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在节令上的反映。雨水,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届时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我们要如何进行养生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钟军华建议:

一、起居方面

雨水期间,气温波动,加上降水增多,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偏低,寒中有湿,故要注意保暖防湿。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影响。机体调节功能跟不上天气的变化,老人小孩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皮肤毛孔疏松,对风寒湿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皮肤过敏、关节炎等多发。因此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二、运动方面

春天日长夜短,阳气渐长。人应顺应大自然的气机,早晨不赖床,不久卧久坐,增加活动时间。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在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运动形式宜选用散步、太极、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

三、饮食养生

从中医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好干燥厌恶潮湿。雨水节气多雨多湿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因此,雨水养生当以调养脾胃为主。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应当养护脾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寒凉食品,多吃中性和平性食物,同时加强健脾利湿。

四、情志养生

中医说“春属肝”,也就是春气通肝,当春气渐浓时,人的肝气也渐旺,情绪就容易被搅动,因而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性方法:增加户外活动如春游,早睡早起少熬夜,多听音乐陶冶性情,善于倾诉,保持情绪稳定。

五、推荐养生药膳

枸杞山药粥

1.食材:鸡胸肉30g、山药20g、米1/4杯、葱花少许、枸杞10g

2.功效:益肾健脾,养肝明目

3.制作流程:

(1)鸡胸肉切丁,用沸水汆烫;

(2)山药削皮切块,米洗净;

(3)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米、鸡胸肉、山药和枸杞,先以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成粥;

(4)最后撒些葱花,加点盐即完成。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李彦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