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宇建议: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为加入CPTPP的中国方案做出贡献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柯育超/文 戴铭/图)1月13日,海南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在海口市举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海南自贸港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推动大宗贸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建议?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海航二号信管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虹宇就相关问题进行答记者问。
据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已经是很重要的贸易投资合作伙伴。作为直接面向和离东南亚最近的海南自贸港,海南和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增长也很迅速。
那么,在加强海南自贸港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对接”过程中,廖虹宇提出以下建议:
据悉,中国和新加坡的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上个月底刚刚生效,海南省经发局也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同时我们集团公司在新加坡的一些业务,包括跨境贸易、智能仓储、全球物流等,已经在布局和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所以建议重点聚焦和东盟国家比如新加坡在贸易仓储物流等具体业务上进行深度交流互动,推进海南自贸港核心园区的贸易物流相关企业,和在新加坡的相关企业,比如CWT、GE Seaco等贸易仓储物流公司的沟通对接,通过合资合作、园区共建等方向的探索,共同助力海南自贸港贸易物流产业体系的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这是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的。廖虹宇认为,海南政策有一定优势,很多企业家也愿意为海南和东南亚的交流对接“铺路搭桥”,所以建议要充分发挥超长期国债和自贸港基金这样的政府资本的压舱石作用,来更加坚定大家投资海南的信心,让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新机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结出一个又一个“同心结”。
此外,中国和东盟都是RCEP成员国,那么海南自贸港,有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的政策,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规则,还有其他核心政策给自贸港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这些都为海南创造和争取了国际规则在海南试点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样就可以和已经是CPTPP成员的东南亚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探索尝试更多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加入CPTPP的中国方案做出自贸港特别的贡献。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