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印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及野生动物原生境保护点为补充、各类生态廊道为链接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野生动物保护网络体系。
《规划》提出,通过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生态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截至2024年2月底,其种群数量从40年前仅存的2群7—9只增长至7群42只。通过开展坡鹿生境改造、迁地保护等措施,坡鹿种群得到持续稳步发展。随着野生动物生境的不断改善,中华穿山甲、彩鹮、圆鼻巨蜥等多年未见的珍稀濒危物种重现大众视野。
规划期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24—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0年。近期目标是,启动海南长臂猿野外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到2025年,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达到44只以上;海南孔雀雉等珍贵稀有种得到抢救性保护;持续开展坡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开展野化训练和放归;开展海南山鹧鸪、海南画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专项调查监测;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
中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海南长臂猿适宜栖息地扩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力争达到50只以上;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5%以上;开展海南鸟类环志站筹建工作,推进鸟类环志和候鸟迁徙通道保护工作。
《规划》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优化整合各渠道项目和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形成资金合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激励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多种渠道投向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领域,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立资金多元化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据了解,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其优越且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众多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责任编辑:黄奕宏】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