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早产儿,传递爱与希望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 摄影报道)新生命的诞生,总能给无数家庭带来喜悦和希望,但有这么一群宝宝他们还没足月就迫不及待地来与爸爸妈妈见面,这群“早到的天使”在医学上被称为早产儿,宝宝因其娇弱瘦小人们也常称之为“玻璃宝宝”“掌心宝宝”。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早产儿的关注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并健康成长。为提高公众对早产儿健康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早产儿面临的健康风险和救治挑战。11月22日,国际旅游岛商报社《健康密码》第五十一期特邀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王红霞主治医师做客直播间,为公众进行早产儿健康问题相关知识科普。
早产儿相比于足月儿需要渡过重重关卡
据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早产儿出生,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即每1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早产儿。那么早产儿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条件下会被认为是早产?王医生介绍,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前(<259天)分娩的新生儿。“根据宝宝出生胎龄可分为:超早产儿:胎龄<28周;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由于宝宝在母体内发育时间过短,其各脏器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并未成熟、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早产儿相比于足月儿需要渡过重重关卡。
关卡一:呼吸关
据介绍,由于早产,宝宝的呼吸中枢和肺组织发育不成熟,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这就容易导致出生后肺膨胀不良,气体交换受损,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全身皮肤黏膜青紫等问题,比如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胎龄愈小,风险越大,发生率越高。“为帮助早产宝宝闯过呼吸关,医院会在宝宝出生时先用T组合复苏器帮助他们呼吸,待安全转运到NICU病房后,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选择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或无创呼吸机(比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无创高频通气、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等)帮助宝宝维持稳定的呼吸,并通过气管插管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发育成熟。同时,为了避免发生呼吸暂停,医师还会给宝宝使用咖啡因药物兴奋呼吸。随着肺发育逐渐成熟,宝宝逐渐脱离呼吸机,完全靠自己畅快呼吸为止。”王医生说道。
关卡二:体温关
王医生介绍,早产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功能不全,加之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又薄又嫩,皮下棕色脂肪少,且通透性高,难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二个难关就是体温关。王医生说:“当受寒或其他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另外,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也会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会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为帮早产宝宝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他们娩出后就会立即在温暖的辐射台上用毛巾擦干身体,并用棉被包裹保暖(胎龄<32周的早产儿,医师还会用食品级的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裹宝宝,防止热量和身体水分的散失)。待宝宝呼吸稳定后,就会通过转运暖箱被护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放入已经提前预热好的暖箱中,使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每天根据体重和日龄来调节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关卡三:感染关
王医生介绍,早产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皮肤屏障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三道难关就是感染关,也是早产儿能否顺利生存的关键。“为了降低早产宝宝感染的风险,新生儿科配备了空气净化机,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比如:宝宝的物品专人专用;每天做好口腔、眼部、脐带护理以及床上擦浴等;接触宝宝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集中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减少接触宝宝;每天消毒擦拭宝宝所用的暖箱、心电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仪器,定期更换暖箱、呼吸机管道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鼓励母乳喂养等。”
关卡四:循环关
“早产宝宝自脐带断开后开始运转自身的血液循环,以保证组织器官正常的灌注。”王医生介绍,在早期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药物和营养液,这就要求较多的液体量。而早产儿本身的心脏和肾功能发育都不成熟,若液体量过多,则会发生心功能不全或者肺水肿;若液体量不够,则会发生脱水和高钠血症等,进而导致脏器损害。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四个难关就是循环关。“为了保持早产宝宝内循环的稳定,医师每天根据宝宝的体重、心率、血压、血糖、皮肤弹性、尿量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严格计算输液量及每一种药物的用量,同时每隔6-8小时动态调整输液速度和量。必要的时候,还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关卡五 黄疸关
王医生介绍,每个宝宝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疸。但由于早产儿宝宝肝脏发育不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很差易导致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消退难的情况;加之早产宝宝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游离的胆红素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五个难关就是黄疸关。为了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医师每天都会监测早产宝宝的经皮胆红素值,根据测定值的水平及时对宝宝进行蓝光治疗。
关卡六:喂养关
王医生表示,由于早产宝宝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较弱,胃容量小,容易发生呛奶、溢奶、呕吐等;且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加上容易合并感染,因此,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如果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则会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六个难关就是喂养关。“为了帮助早产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医生护士们会在宝宝出生后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道(如脐静脉置管、PICC管),长期输注营养液等营养物质。同时根据宝宝喂养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全鼻饲、部分鼻饲或者全经口),尽早开奶。”
王医生介绍,对于出生体重>2kg、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母乳是首选,母乳富含早产宝宝急需的免疫因子,且更加容易消化吸收。
此外,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儿,可采用母乳强化剂加入母乳的方式来喂养,以增加母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保证宝宝营养需要。而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宝宝体重增长欠佳时,可根据医生建议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随着宝宝日龄的增长,胃肠道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医师们会逐渐减少肠外营养,并增加肠道喂养量,直到全经口喂养。”王医生说道。
关卡七:贫血关
王医生介绍,由于铁是人体造血必需的原料,胎儿期铁的储备在妊娠晚期,而早产儿提前出生,错过了妊娠晚期的铁储备,导致铁储备不足,且住院后需要多次的抽血检查,极易发生贫血。贫血会影响整个机体的氧供,导致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的状态,进而降低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出生后面临的第七个难关就是贫血关。“为了降低早产宝宝贫血的发生率,医师在宝宝出生时即采取延迟脐带结扎30s、留取脐带血用于第一次血化验,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失血。而一旦发生了贫血,医生就会根据宝宝的贫血程度,给予口服铁剂补充铁剂或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必要时进行输血,纠正贫血。同时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减少早产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早产宝宝在医院经过治疗后闯过了重重关卡,经NICU医生评估有出院的希望,可以在家庭病房中进行袋鼠式护理,让早产宝宝尽可能接触到妈妈的肌肤、妈妈的心跳,感受妈妈的温度,帮助宝宝融入家庭,同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长开始学习如何护理和照顾早产宝宝,帮助宝宝和家长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中。
袋鼠式护理 让早产儿在父母亲的拥抱与关爱中成长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简称KMC)是针对早产儿所研发出来的一种照护模式。将宝宝俯趴在母亲的胸前,母亲和宝宝之间胸部贴着胸部,肌肤相亲,让宝宝感受到母亲的心跳以及呼吸声,让早产儿可以在父母亲的拥抱与关爱中成长。
据了解,近日,海口市人民医院首例袋鼠式护理开展成功,这标志着海口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迈出了阶段性的一步,医室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得到改进,旨在为有需要的广大市民朋友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王医生介绍,袋鼠式护理具有一定优势:体温稳定,直接的皮肤接触有助于维持婴儿的体温,对于早产儿特别重要;在袋鼠式护理中,孩子可以寻找妈妈的乳头,增加母乳喂养的机会和成功率,对婴儿早期营养和免疫力提升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婴儿接触医院环境中可能的病原体;肌肤的接触还可以促进神经发展,增强婴儿的神经发展和情感安全感,有助于大脑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特别有益,有助于降低婴儿死亡率; 在袋鼠式护理中,通过宝宝和妈妈的情感联系,增强与婴儿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亲子关系的长期发展有益;同时也可以减少产后抑郁,增加母亲与婴儿的互动,有助于减轻产后抑郁情绪;在参与婴儿的直接护理中,可以增加父母的自信心和育儿能力; 同时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家庭的整体和谐度。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调节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新型护理方法。”王医生表示,袋鼠式护理不仅为宝宝们接触妈妈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更在亲子之间搭建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早产预防与出院注意→
为什么宝宝会早产?王医生表示主要有2个原因:“产妇原因:母亲怀孕前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35岁以上的母亲;17岁以下的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的母亲,比如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妊娠合并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等。胎儿原因:先天畸形的婴儿、多胎妊娠(比如双胞胎、三胞胎)等。”
为规避宝宝早产,王医生建议女性适龄生育,认真做产检,积极治疗母亲本身的疾病,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避免感染,孕期及备孕期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疫苗,预防疾病,预防感染。
若家里有早产儿,王医生建议,宝宝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除配合医护人员以外,出院后仍需关注早产儿以下问题:监测体重的变化、监测运动神经方面的发育情况、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随访、听力的随访、先天性心脏病的随访,因此,需要定期就诊于高危儿专科门诊进行随访计划的调整。此外,出院后进行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补种,在免疫科医生指导下有序接种各类疫苗,提高预防疾病的抵抗力。
王医生表示,早产儿出院后的感染预防,主要是尽可能少接触人。“建议专人专护,接触宝宝之前勤洗手,如果照护人患有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比如存在发热、咳嗽、流涕、鼻塞、打喷嚏等,需要暂停照护,实在不可避免需要照护的话,需要戴口罩,洗手后再接触宝宝的用品;居家常通风,减少室内病原体的含量;外出回家后需要先换居家服,洗手后再接触宝宝;避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让宝宝接触到病人等。”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早产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愿每一个早产儿都能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