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特色向未来图强

海拔新闻 2024-10-10 09:01:09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力萍 熊文颖)日前,中共三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三亚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明确了三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三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记者从中共三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亚将围绕“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等五个方面推动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深耕种业

CRO业态助力种业科研成果转化

三亚,位于北纬18°以南,热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优势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能够实现农作物全年种植、收获,为农作物的加代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崖州湾科技城在三亚市委、市政府支持和领导下,着力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中种集团取得首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隆平生物获农业农村部首次颁发的全国区域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投入使用集成“生物技术(BT)+大数据技术(DT)+人工智能技术(AI)”的智能育种设施设备,如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联合外部单位发布的国内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建成的全国“首个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

截至2024年上半年,崖州湾科技城园区各类种业创新主体累计获得种业和涉农领域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421件,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登记129项,技术成交额1.42亿元,其中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交易额7298万元。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培育发展种业CRO业态,已引进培育CRO服务主体60余家,在全国率先形成实验室育种、田间育制种、辅助检验测试、知识产权保护等覆盖育种全环节技术服务的种业CRO业态,有效缩短育种材料创制周期,助力更多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流向种业生产一线,使更多种业科研成果在园区诞生、在本地转化。”

探索海洋

优质资源创新主体加速集聚

依海而立、向海而兴。三亚拥有264.42公里海岸线和3226.0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为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海洋运动产品、海洋旅游业态策源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崖州湾科技城瞄准深海装备、深海材料、深海通信、深海科考服务等领域重点发力,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南海立体观测网建设,拉动一批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园区,在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水下激光测距仪、水下机械手臂等关键设备和总装总测领域形成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南山港建成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面向全国海洋科考单位开放运行,自2020年以来,南山港科考海试服务航次年均增长达224%,2024年已服务科考航次1074次。“目前,科技城已聚集30余家深海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在园区建立生产线、40余家深海科技服务重点企业逐步完善产业服务链条,着力放大全产业链生产集聚效应,持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三亚在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海洋材料与工程、海洋天然药物研发、深远海立体观测网支撑保障等领域,搭建起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共性技术平台阵列。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集聚,日益形成“国字号科研机构+双一流高校+本省科研院所”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科技创新体系,多领域融入国家科技战略,以科研集聚吸引产业集聚。

低空启航

逐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温暖的气候,美丽的风景,三亚拥有广阔的低空空域资源和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近年来,海南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综合发展低空经济,最大限度开放1000米以下空域资源,是首批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近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海南支持三亚拓展城市空中交通场景,包括选定试点区域开通市内、城际、城郊eVTOL载人示范航线;依托产业园、商圈、大学城,开展“无人机+生活场景”物流服务,引导无人机外卖配送、急件闪送、即时零售等物流场景综合开发;基于血液、血清、药品等医疗物资运输需求,开通城际、城乡医疗运输航线。

《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还提出,加快推进三亚天涯通用机场建设低空基础保障设施,在三亚试点部署建设接收无线局域网(Wi-Fi)或蓝牙自动广播识别信息的地面信息接收设施,有效增强无人机管控能力。

此外,为满足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产需要,在三亚开展植保无人机高质量作业示范试点,推动无人机应用于橡胶、椰子、槟榔、芒果等热带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生长监测、摘取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服务海南特色水产品、热带水果、时效快递等货物外运需求,支持三亚依托通用机场和低空飞行器起降场,开展货运eVTOL、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跨海运输业务,全面提升跨海物流时效。

绿色转型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百分百

目前,三亚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探索贯通生态环境保护、增值、变现全过程的有效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放大三亚“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效益,把绿色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亚积极谋划开展美丽三亚建设工作,在全省市县率先出台《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质量推进“新能源汽车、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打造“清凉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和森林城市,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此外,三亚还将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三度一色”优势,扩大三亚热带特色自然禀赋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文旅康养、乡村振兴建设协同推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据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为10.9微克每立方米,较去年同期改善1.6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11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为优,且均为一类水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无高于风险管制值的点位。生态质量指数为75.16,生态质量类型为一类。

数字突破

半年核心产业总营收52.87亿元

数字直播、数字游戏、数字文创、数字文娱、数字商务、“数字大健康”和智慧旅游……数字经济规模大、增速快,三亚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是实现三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24年,三亚印发了《三亚市关于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三亚市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实施细则》,出台了《三亚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文件,召开了三亚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第一批)发布会,发布了5个应用场景,吸引了头部数字经济企业参与三亚市信息化项目建设。

目前,三亚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数字经济运行实现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营收52.87亿元,同比增长69% ;数字经济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三亚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并上线运行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三亚市城市超级大脑正式运营,成为了全市数据交换的总枢纽,向全市各级政务部门发布496项数据大脑服务能力,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累计调用1.08亿次。

三亚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从强化数字“新基建”、加强招商引资、加强政企联络和探索数字技术与三亚特色产业融合四个方面打好组合拳,加快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新篇章

三亚将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创新生态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优势特色创新高地基本形成,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到2035年,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世界级滨海城市。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