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开展系列工作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央视新闻等 2024-08-30 15:18:18

记者从国新办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强乡村教师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加强教师培养补充

通过实施“优师计划”等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

通过实施师范教育协同质计划,组织高水平师范大学结对帮扶中西部地区薄弱师范院校,高本地教师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

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

二、开展教师支教帮扶

通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省份选派2392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帮扶西部160个县,支持每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

三、强化教师保障激励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725县,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

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央投资超过281亿元,建设约63.7万套,累计入教师超过87.1万人。

推进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为乡村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下一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将围绕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定向培养,特别是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推进精准培训,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特岗计划”改革,持续实施教师支教帮扶计划,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加强面向乡村教师的保障性房供给,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优化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为教师减负!教育部: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

在国新办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人介绍,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基层减负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了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专项行动。

第一,制定准入标准。指导各地梳理分析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厘清社会事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主主业的关系。各地均结合实际研制准入标准,严把“入口关”。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第二,建立审批报备制度。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严控总量,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升一批”,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且不得突破当年计划总量。

第三,规范过程管理。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倡导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避免形式主义增加教师负担,升进校园活动质量。

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大指导整改力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强化宣传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主业。

(原标题:官宣!今年这些人增加3600元)

任编辑:李彦

【内容审核:杨颜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