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融媒体特别报道系列二:环湾名片,科技之城

海拔新闻 2024-01-18 23:59:22

戳图看视频

■商报全媒体/海拔新闻记者 柯育超 陈王凤 史若木/文 戴铭/图

一座城市想要“声名远播”,就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好比如北京的中关村、杭州的西湖风景或电子商务、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那么,儋州市环新英湾地区,它的名片又是什么呢?

2022年,环新英湾地区GDP约占儋州全市七成,工业总产值接近千亿规模,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环新英湾地区,一块以港湾海风、儒雅古典著称的区域,在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正将良好创新生态和科技创新平台这双“无形的手”不断发挥,加速迈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它将为儋州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环新英湾地区,从此不仅有“千年古雅、阳光海韵”这张名片,也将是一座正在悄然崛起的“科技之城”。

系统谋划

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数字浪潮,势不可挡。

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围绕“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系统谋划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投资102亿元的润泽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项目,已于2023年12月5日在环新英湾区域集中开工;同时儋州还组织桉菏数产开展数字保税首单测试,并协调海南移动接通涉外专线,对区域实施物理隔离,设置数字保税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保税区起步区。

润泽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沈诚表示,润泽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将立足儋州、建设数字海南、面向全国、服务世界,树立“稳定、安全、可靠、绿色”的“高等级、高标准、高水平”数智化产业平台,以润泽科技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海南数据要素安全、有序、高效流动,培育壮大数据要素产业,助力开放、共享自贸港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为推动自贸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润泽力量。“打造优质高效的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数据资源底座服务体系,将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数实深度融合。”沈诚说。

数据赋能

培育经济发展“沃土”

作为儋洋一体化发展核心区,环新英湾区域未来将建设一座自贸港新城。在数字化浪潮奔袭而来的时代,对于新城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强劲动力,它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一种“硬核”实力。

2023年12月5日下午,以“汇数据力量 促儋洋蔓生”为主题的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大会暨儋洋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儋州海花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旨在深入挖掘数字蓝海广阔市场和无限潜力,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数据科技创新成果在儋洋落地生根,为儋州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奠定基础。数字经济是当下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此次举办的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大会暨儋洋数字经济发展论坛,致力于构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作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极,儋州洋浦发展数字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儋州洋浦也正致力发展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区。

儋州人文历史悠久,自然资源禀赋丰富,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得天独厚,每年超千亿的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大宗贸易和水运周转量,一二三产协调联动和港产城科融合发展等,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沃土。依托商贸、航运、物流、工业等领域丰富的数据资源,将为数字经济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聚能成势

打造环湾“创新引擎”

近几年,环新英湾地区以“港产城科”融合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全方位加强科创力量统筹,构筑协调保障护航机制,举全地区之力推进“科技之城”的建设。目前,已有包括京东智能产发股份有限公司、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领域公司进驻,以及智慧洋浦、深儋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环新英湾地区也将逐渐成为科技创新领地、市民游客安居乐业沃土、“文旅+农业”融合发展的地区。

京东智能产发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儋州项目经理李登表示,选择布局落地儋州工业园,首先看重的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特别是儋州洋浦的先行先试优势;其次,环新英湾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吸引了公司的目光。“此外,让我们感受比较深刻的是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儋州工业园通过推行的“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服务模式,有效地搭建了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桥梁,大幅度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我们感受到细致、周到的“店小二式”服务,最终帮助我们提前完成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目前,该项目工程建设实体已全部完成,将加快项目施工收尾,争取早日投入运营。”

除此之外,在环新英湾地区的一处工地,智慧洋浦(一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当中。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洋浦项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该项目总投资额2.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城市大脑、省政务云洋浦区域计算中心云平台、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政务一体化、智慧口岸和应急一体化七个业务板块。智慧洋浦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提升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技术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将洋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城市样板和创新创业的热土。“智慧洋浦项目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融合和共享利用为重点,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各项业务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说。

深儋科创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打造深儋科创中心项目,将嫁接深圳地区创新创业平台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片区产业引擎和科创孵化基地,为深儋合作注入新动能。项目总体定位为海南自贸港国际创新创业孵化器基地、深儋合作科技创新中心,以“千年古盐田开拓进取,航海船舶扬帆起航”为概念进行方案设计,组团式建筑布局,80米高的帆船形体建筑为主要形象展示,打造环新英湾片区创新创业孵化器基地,塑造环新英湾片区产业引擎与形象地标。项目计划于2025年完工。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产业合作平台共建引入大湾区先进的创新资源、市场观念、管理理念、政策环境、创新文化,共同推进环新英湾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城市发展的设计,环新英湾地区计划走以教育优先的科技创新路径,以此带动城市功能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提升。目前,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已落地洋浦经济开发区,这是中国大陆首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

一个个科创项目的建设和落地,为环新英湾科技之城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

高标准建设自贸港新城

儋州市委环湾办常务副主任李慈明表示,环新英湾区域未来将参与并对接全球贸易新规则,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与供应链体系,实现全球人才与智慧创新技术的汇聚,大量资源要素、商品、服务在海南、内地和东南亚及国外其他地区之间,通过资源的跨境流动和跨境配置,形成一流高效的市场环境。

日前,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总经理郭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也将在环新英湾地区进行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三大产业板块的开发建设。

在生物医药方面,该公司将与科工信局配合,完成《儋州洋浦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规划》,推进石化产业链延链补链,着力打造医药原辅料生产研发基地、创新药械生产研发基地、特医食品与南药生产研发基地、国际医药贸易示范区及生物医药服务业集聚区的“三基地两支撑”体系;以龙头企业、链主项目为目标,引进重点项目不少于2家,协议固投不少于15亿,在新药研发加工等高附加值领域培育产业新动能;强化与海南大学药学院、全国工商联医药业总商会、西鼎会、中国医疗器械协会等知名组织机构的合作,在会展会议筹办、课题研究等领域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基础和知名度,全年完成会展筹办不少于2场;逐步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推动设立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探索构建“原料-研发-生产-资本”全价值链体系。

在数字经济方面,协助完成数字经济产业专项规划,依托洋浦国际数据港,积极申请创建数字保税区,积极引进数字贸易、来数加工、智慧农业、量子金融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孵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上下游项目。推动润泽科技(自贸港)国际数据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引进智能算力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联合算力单元等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神威太湖之光国家超算无锡中心自贸港研究院设立开办,推动洋浦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按照“园区+产业+基金模式”,依托洋浦科创园、洋浦数据港、数字保税区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继续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大会暨儋洋数字经济发展论坛,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渠道网络。

在科技创新方面,依托洋浦开发区和环湾新城建设,以“产教融合+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攻方向,以人口导入、补链强链为目标,引进1-2所优质高职教育院校,引进3-4家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不断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元素,提升科技投入比重,协助企业拓展海外与岛内市场。

李慈明表示,环新英湾地区是儋州市举全市之力重点发展的关键区域。儋州市将环新英湾区域作为贯彻落实“儋州因洋浦而更加开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这一精神的先行区,对标新加坡等国际重要港口城市,通过国土空间一体规划、产业发展一体布局、公共服务一体配置、基础设施一体建设,高标准建设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仅2023年当年,儋州在环新英湾区域共安排500万以上项目622个,年内计划投资约396.3亿元。未来5年内,该区域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必将成为海南自贸港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核心发展区。

【责任编辑:吴钟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