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折磨27年,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让她重获“新生”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恭喜你,脑电图完全正常!”2024年1月3日,小花(化名)来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癫痫门诊复诊,她的癫痫已经2年多没有发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23版):通常情况下,癫痫患者如果持续无发作2年以上,即存在减停药物可能。虽然医院专家团队考虑小曾难治性癫痫病史比较长等因素,仍需继续观察及随访复查再决定是否完全停药,但她和癫痫的长期抗争已经看到了更多的胜利曙光。
今年28岁的小花(化名)曾被癫痫困扰了27年。幸运的是两年前(2021年12月2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癫痫外科微创手术,至今未再发作,让她重新找回了正常的生活。去年,她顺利结婚并产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据小花家人回忆,她第一次癫痫发作发生在1岁时,那是一次由发热引发的发作。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与癫痫的漫长斗争。每次发作前,她总会感到肚子疼和恐惧。发作时,她的意识会变得模糊,口角会抽动,左手僵硬且运动减少。这些症状持续约1-2分钟后便会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病情逐渐恶化,每天都会出现发呆、愣神的症状。
由于癫痫的影响,小花的大脑功能逐渐衰退,记忆力严重下降,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她的反应变得迟钝,脾气变差,性格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导致她在初中时就辍学了。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家人带着她辗转于多家医院,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每月仍会有数次发作。
两年前,小花来到该院癫痫内科专科门诊就诊,经过李其富主任医师的仔细评估,认为小花的情况属于难治性癫痫。经过多次药物治疗调整和数月的观察,效果仍然不佳。此时,团队决定采取手术治疗。经过长程脑电、PECT、功能核磁成像等多项检查,最后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右侧海马硬化”。
神经外科功能病区组长叶富跃主任医师会诊后,在癫痫团队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手术机器人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2021年12月21日,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置入10根颅内电极。术后通过视频脑电监测发现,小花的惯常发作次数为3次。经过电刺激综合评估后,团队考虑该患者可以选择开刀行致痫灶切除手术,也可以选择不开刀微创手术。与家属沟通后,他们选择了微创手术。
2021年12月26日下午,小花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直接置入颅内深部电极。术后在立体脑电图引导下进行射频热凝消融毁损治疗,毁损后再次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提示颞叶内侧放电已消失,颞叶外侧少量放电,于是在2021年12月27日上午再次进行颞叶外侧靶点进行射频消融,再次视频脑电监测未见异常放电情况。
术后经过康复治疗,小花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任何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9天,她顺利出院。
如今已过去两年多,小花定期返院复查,表示手术后没再出现癫痫发作。现在她只服用一种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片)。曾经经历27年癫痫顽疾的折磨,所幸最终通过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不开颅的微创手术解决,她也顺利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去年顺利结婚,产下一名7个月大的女儿。
专家点评
海马硬化是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心慌、害怕、胸闷、发呆愣神、双手乱摸乱动、有时摔倒在地、意识不清及全身肢体抽搐等。长时间的癫痫发作会对大脑功能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癫痫并非不治之症,经过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外科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来说可能是根治的希望。通过仔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医生的评估,我们往往能找到致痫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次手术的成功实施表明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易用性和安全性均已达到功能神经外科临床需求,与同类进口机器人相比毫不逊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这种高精度、高难度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将在更多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此次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微创化和精准化发展。近年来,该科室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理念,向着传统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精准化的发展趋势迈进。这不仅让本地区的广大脑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也为高标准建设海南省临床神经疾病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显璋】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