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福建省泉州一些县(市)违法违规开采矿山问题突出

戳图看视频

2023年11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发现,泉州市一些县(市)借矿山修复、土地平整之名违规开山采矿,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基本情况

泉州市石材行业开采时间长,遗留废弃矿山数量众多,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但近年来废弃矿山修复工作进展滞后,并且违法违规开采问题突出。

二、主要问题

一是以矿山修复为名,行矿产开采之实。惠安县路通采石有限公司石仔山场和强力公司满山红采石场于2012年关闭。2020年9月,惠安县批准两个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由两家矿企共同成立的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督察发现,该公司实际未按修复方案要求施工,现场不见修复、只见开采,矿区内遍地积尘,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项目实施以来,矿山不仅没得到修复,矿区开采面积反而扩大近一倍,达到104.5亩,非法占用林地27.9亩。督察还发现,该企业曾因生态破坏和非法排污行为被群众举报,但惠安县相关部门敷衍应付,仍于2023年11月批准了项目延期申请,致使企业违法行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矿山修复工程产生的剩余土石料,应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但惠安县却以协议处置方式将治理项目产生的矿产资源交由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自行销售,存在国家矿产资源损失的风险。

图1 2020年与2023年惠安县两个矿山增加开采及破坏面积示意图,矿区开采面积扩大近一倍,达到104.5亩,非法占用林地27.9亩

图2 2023年11月2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使用无人机拍摄,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未修复矿山,反而大肆破坏

二是假借土地平整,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法明确要求,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督察发现,泉州市一些县(市)以土地平整名义出让涉及饰面用石材的地块,默许企业无需取得采矿权即可开采。2018年以来,相关县(市)出让的涉及饰面用石材地块共计33宗,饰面用石材储量近400万立方米。南安市泉州东进机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鸡笼山部分土地使用权后进行土地平整,本应于2020年10月完成平整,但实际一直在进行矿山开采。截至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时,该公司已开采饰面用石材、砂石等矿产资源近100万立方米,其中超供地红线范围4.29亩开采。此后,南安市又将该地块以公开出让方式,交由福建祺宏建材有限公司继续实施“土地平整”,非法开采行为延续至今。2019年以来,该区域被群众投诉非法采矿、环境污染等问题达53次,有关部门虽然多次责令改正,但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督察组现场检查时,仍在非法开采,施工场地内管理混乱,污水横流,尘土飞扬。

图3 2012年与2023年南安市鸡笼山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图

图4 2023年10月26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南安市鸡笼山存在违法开采行为

三是保护修复停滞不前,整治工作监管不力。2017年8月,南安市编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将蔡仔山区域纳入整治修复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个生态修复区和一个综合整治区,其中综合整治区整治后用于园区开发建设。督察发现,自2019年工程实施以来,纳入修复工程方案的1409亩生态修复区,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2020年以来,综合整治区因非法开采、扬尘污染等问题先后被群众投诉举报达30次,即使在被福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后,也未有效整改。

督察还发现,督察进驻前夕,南安市在生态修复区突击种植树木、铺设草皮。现场检查发现,修复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经枯死。

图5 2023年7月9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南安市蔡仔山存在治污设施不到位问题

三、原因分析

泉州市一些县(市)和部门对矿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在矿山监管上失职失责,违法违规开采矿山破坏生态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原标题:典型案例丨福建省泉州一些县(市)违法违规开采矿山问题突出)

【责任编辑:吴钟旺】

【内容审核:张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