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肺炎支原体?海南医师“支招”→
戳图看视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 摄影报道)近日,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如何正确预防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10月26日,国际旅游岛商报社《健康密码》第三十四期将特邀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桂花,为大众普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张桂花介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有80余种。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因其没有细胞壁,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一种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体,不能代表具体疾病。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头痛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如何传播?症状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以5岁及以上儿童为主,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型表现为发热,早期刺激性干咳,咳嗽伴有痰,头痛,咽痛,耳痛,肌肉酸痛。肺部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干、湿性啰音。
重症肺炎支原体:持续高热、咳嗽明显、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咯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影像学出现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胸腔积液。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表现加重、仍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肺部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
肺炎支原体如何治疗?
张桂花表示,治疗手段首选药物治疗,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支原体感染,可选择四环素类抗菌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这类抗菌素可能导致牙齿发黄、牙釉质发育不良,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奎诺酮类抗菌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存在肾毒性、耳毒性、软骨损害、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上青少年使用。要提醒大家的是,四环素及奎诺酮类抗菌素属于儿童超说明书用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如何区分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感冒?
张桂花介绍到,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主要为发热、早期刺激性干咳、随后咳嗽伴有痰,头痛,咽痛,耳痛,肌肉酸痛。病原体:支原体,病程2-4周,予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表现主要为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发热、咳嗽、乏力等,病程短(3-4天),病原体多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予清热解毒、退热等对症处理。
对于高热的患者:6个月以上的患者可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间隔6-8小时)。2个月至6个月的患者,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间隔4-6小时)。
若无法判断,可前往医院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如血常规+MP、支原体核酸DNA/RNA、支原体Ig M抗体滴度、胸片、胸部CT检查。
学生在校时该如何预防?家长需注意哪些?
张桂花建议,学生在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3、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
家长们则需要注意:
1、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
2、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
3、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4、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
张桂花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生活办公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还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臂或纸巾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宜戴口罩。
【责任编辑:陈显璋】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