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人民之城”理念绘出“幸福之城”画卷
“走,去食堂!”时至饭点,段峰招呼几个老伙伴一起走进了社区的食堂。
“每天这里面人都不少,有时候不想在家里做饭了,就会过来买点,像我们这样的老人还享受优惠呢。”今年70岁的段峰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的一名回迁群众,自打社区食堂开业,他也成了“老主顾”。
“红烧鲫鱼、肉片豆腐、西红柿炒鸡蛋、清炒菜花,4小份菜外加4个馒头,算上七五折的优惠,我们付14块钱就行。”一边说着,段峰一边把餐盘放到了桌子上,“这儿做的花样多,口味也不赖,挺好!”
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这是10日上午,习近平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同就餐的社区老人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考察。他先后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同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办事群众、就餐的社区老人等亲切交流,仔细查看民情台账,对社区开展的便民养老服务等表示肯定。
习近平强调,我一直牵挂着回迁群众,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关心老有所养,牵挂衣食住行。离开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前,习近平深情地对聚拢而来的群众说:“我在河北工作过,对河北有一份乡情。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好,我很高兴!”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篇章”,以人民为中心,探索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路径。雄安新区设立6年多来,描绘在这座“未来之城”的人民底色愈发浓郁。
住得稳: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安置了安新、容城两县回迁群众5000多人,共有尚德花园、礼贤花园、居贤花园等8个小区。
段峰一家原先是容城县大河镇胡村村民,2021年年底回迁进容东片区,和老伴住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居室。
“房子都是精装的,电梯上下楼,当时拎包直接入住,连电热水器都给我们安好了。现在每天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要啥有啥,跟原来的生活相比,日子更美了!”段峰说。
谈及住新家的感受,段峰乐呵呵地介绍起来:“每天可以去社区养老驿站打打牌,天儿好就出门在外边遛遛弯,社区还经常组织一些敬老活动。我和老伴儿每个月能领养老金,钱够花、住也不用愁,孩子们也孝顺,日子很幸福。”
南文社区养老驿站内前来练舞的老年人。 人民网记者 李雪晴摄
南文社区养老驿站,总面积886平方米,主要服务南文营、南文两个社区近3000名老人,设有书画室、活动室、多功能厅、健康小屋、休息室等免费使用的活动空间,这里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健康指导等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正在领着十几个老人唱歌的回迁群众侯东旗。“以前住村里的时候,没这么多娱乐项目,现在都挑不过来,唱歌、书法、乒乓球、拍拍操、扇子舞……大家都可欢乐了!”侯东旗说。
南文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伟肖介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可为居民提供45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并通过党建联建方式,集中打造了社区食堂、社区博物馆、邻里驿站、养老驿站、体育活动室、红色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邻里级公共服务设施,与幼儿园、卫生服务站、便民商业点等共同构建起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更高、服务效率更优的邻里级公共服务体系。
居民们到社区食堂内就餐。 人民网记者 李雪晴摄
南文营社区食堂于今年2月1日正式运营,采用“市场化+公益”运营模式,向社区居民和游客开放,还为老年人推出专属优惠:60~70周岁老年人可享受七五折优惠,71~80周岁老年人可享受五折优惠,81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二五折优惠。老年人完成了实名认证,到食堂刷脸就可以吃饭。目前,南文营社区已经为1000多名老人进行了实名认证。
“社区食堂这个项目,其实我们还在摸索阶段,但看到老人们来食堂吃饭时的幸福笑脸,我们觉得非常值得,还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副站长陈楚嵘说,“我们还将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为高龄、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送餐服务,进一步满足辖区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过得安:“一呼联应”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雄安新区有农民变市民的“原住民”,也有建设者、搬迁者、创业者。习近平总书记清晰指出:“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治理城市,下“绣花”功夫。“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造福人民”这个“最大政绩”。
航拍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人民网 李兆民摄
“回迁群众入住初期,容东片区面临回迁群众不适应城市生活、各建设运营主体协调联动不畅等问题。”容东管委会社区建设处处长杨朔介绍,及时响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容东管委会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出党建引领下“一呼联应”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小区—楼门”三级网格,主动式服务、全方位摸排,形成两台账三清单,构建起多渠道诉求表达、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呼联应’工作机制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率先实行,先后协调解决居民需求、诉求292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片区。”王伟肖说,“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网格临时党支部、1个社区物业党支部、1个社区食堂临时党支部和25个楼门党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党建格局。”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南文营社区与片区建设单位、驻区单位联合开展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解决群众需求、诉求。
去年8月,有南文营社区群众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东侧加油站项目施工产生噪音扰民,且存在安全风险,部分群众在微信群交流过程中也表露出激动的情绪。社区干部立即联系片区建设单位协调施工单位夜间停止施工,并直接联系规划部门了解加油站选址的规范性,并组织楼门长、居民代表开居民座谈会,作出政策解释。居民至此解开心结,“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在社区引导下,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逐渐被唤醒。如今,南文营社区已组建起“萤火虫”“红色娘子军”等7支志愿服务队,在政策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容东片区已召开多次社区治理联席会议,截至目前,共解决社区内群众纠纷、房屋维修、结构改造、小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及电动车充电停放等问题373件。
有奔头: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
在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本“民情台账”,账本虽小,却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居民的大事、小事、琐碎事。
“您好,请问家里有未就业大学生需要就业登记服务吗?”早上9时,陈楚嵘开始了一天的入户走访工作,摸排社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并登记在“民情台账”上。
南文营社区“民情台账”。 人民网记者 李雪晴摄
“我们会定期摸排社区里的应届生和未就业大学生情况,根据容东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信息,每两周向他们进行一次精准推送,每个人至少推三次。”陈楚嵘介绍,除了面向大学生的就业帮扶,社区还设置了零工驿站,汇总附近企业的信息,张贴到小区告示栏里,为社区居民求职与兼职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咱快餐店还招人吗?”“岗位有啥具体要求?”……在南文营社区零工驿站,工作人员经常会接到群众打来的咨询电话。
灵活就业是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传统的固定工作模式,零工更加灵活独立,“打零工”对促进大龄和困难人员就业增收有重要作用。自从有了零工驿站,在家待业的居民越来越少,家门口就业的居民越来越多。
临近饭点,荆冬英正在社区食堂进行配菜。 人民网记者 李雪晴摄
45岁的荆冬英,就是通过社区找到了一份在食堂当“打饭师傅”的工作。“每天8小时,上下班走路5分钟,工资按月发。”荆冬英说。
为保障回迁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雄安新区容东管委会建立了“1+N”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容东就业服务中心、零工驿站,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充分挖掘岗位。通过开展大走访、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等专项活动,详细了解每户居民就业状况、掌握技能、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详细记录“民情台账”并将数据上传至智慧社区平台。
此外,南文营社区还依托容东片区红色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免费培训回迁群众。结合当地原有的服装、毛绒玩具、家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发展电商销售等新兴业态,鼓励社区年轻人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增收致富。社区红色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已开展“网络创业培训班”“美容师·化妆师”等各类培训课程14期,培训学员448人,帮助294人上岗就业。
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80余场,为高校毕业生、回迁群众、农村劳动力等提供了7万多个就业岗位。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蹄疾步稳向前行,“未来之城”日日新。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要久久为功,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必须踏实努力、艰苦努力。新征程上,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人民之城”理念绘出“幸福之城”画卷)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肖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