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再赴黑龙江,习近平关心这些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09 14:51:50

9月6日到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这是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踏上龙江大地。

三天时间里,总书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和受灾地区考察,并听取省里的工作汇报。他重点关注了哪些大事,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丨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戳图看视频)

△黑龙江考察点示意图

1、看林场:聚焦绿色发展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漠河市,是习近平总书记黑龙江之行的第一站。9月6日下午,他来到漠河林场自然林区考察。

△薄雾笼罩的漠河林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黑龙江是全国重点林区。2016年5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到黑龙江考察,第一站就是前往伊春,了解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生态保护和林场职工生活情况。

在那次考察中,总书记说,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漠河林场有天然林3.54万公顷、蓄积量325.3万立方米。(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总书记这次踏访的漠河林场,是我国最北的地方国营林场,现有职工140人。建场近70年来,漠河林场经历了林木采伐、抚育间伐、停伐保护和生态转型等历史阶段。

△林场里的食用菌、林果等特产。(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在漠河林场自然林区,总书记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加强森林防火灭火等情况介绍。

总书记重点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林场里的森林巡护。

2、到村庄:推动乡村振兴

距离漠河林场约2公里的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之称。

离开漠河林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极村。

△指北针雕塑是北极村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红色指针指向正北方。上面的大型温度计高12.22米,象征北极村位于东经122°20′。(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以前,北极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捕鱼、种地、采集山货。近几年,乡村旅游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现在,北极村发展民宿189家、餐饮53家。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7.6万人次,相关收入超过1亿元。

△北极村里民宿众多。(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北极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

十多年前,史瑞娟家开始经营民宿小院。得益于北极村的“最北”招牌,家里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能有约20万元的收入,和许多村民一起吃上了“旅游饭”。

△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2016年到黑龙江考察时,总书记就曾指出,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今天的北极村,已经探索出了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路子。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北极村。(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3、访灾区:部署恢复重建

今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黑龙江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受灾群众生活保障问题。9月7日上午,他专门来到受灾较重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考察。

△龙王庙村遭受洪涝灾害的农田。(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在龙王庙村,总书记看稻田、走街巷、入农家。他说,我一直牵挂受灾群众,尚志市这次受灾较为严重,看到灾后恢复重建快速顺利,乡亲们生活有了着落、生产有了保障,心里很踏实。

△村民正在整理家中被洪水冲垮的柴火垛。(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在走访龙王庙村的半个多月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说,要迅速启动灾毁房屋修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

△村民正在修缮被损的房屋。(总台央视记者薛冠南拍摄)

这次来到东北受灾地区实地考察,总书记叮嘱说,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龙王庙村的灾后恢复重建正加紧推进。(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4、进高校:关注“国之重器”

9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是“国防七子”高校之一。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学楼。(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哈尔滨工程大学围绕“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重点领域,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国之重器”提供支撑。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总书记指出,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门。(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也是总书记前两次赴黑龙江考察的关注重点。

2016年5月,总书记在哈尔滨考察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要求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作用。

2018年9月,他在齐齐哈尔考察了两家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

△3月31日,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图/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今年恰逢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这次考察也正是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送上节日祝福。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

5、听汇报:指引发展方向

9月8日,这次考察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总书记重点谈到四个方面的工作。

△8月10日,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承制的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玲龙之心”成功吊装。(图/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是总书记谈到的第一个重点。

总书记曾对黑龙江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明确要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在这次汇报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三江口附近稻田。(图/视觉中国)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此前两次到黑龙江,总书记先后调研水稻种植合作社、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9月8日的汇报会上,总书记谈到的第二个重点是,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东北雪乡夜景。(图/视觉中国)

第三个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这次考察,总书记在北极村看到了当地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生动实践。在汇报会上,他指出,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他还强调,要积极发展边境旅游。

△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黑瞎子岛镇的东极广场。(图/视觉中国)

黑龙江有着近三千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2016年到黑龙江考察,总书记曾踏访黑瞎子岛。他希望黑龙江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这次考察,总书记提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北极村北边是中俄界江黑龙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5年前,也是9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飞抵东北,首先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走进大田,观看秋收。总书记当时深情地说:“这个地方看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5年后,又到9月,总书记再赴黑龙江,饱含牵挂,满怀希冀。他深情寄语这一片“看不够”的黑土地: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时隔五年再赴黑龙江,习近平关心这些事)

【责任编辑:杨 薇】

【内容审核:肖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