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路|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

央视网 2023-08-04 15:13:44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年来众多创新团队登台亮相,众多科技成果争相涌现。

测发系统深耕火箭发射工艺流程优化,极大提高火箭发射能力。攻克并行加注关键技术,缩短射前流程,提高发射场适应多窗口发射能力;测控系统围绕自动化跟踪测量集智攻关,实现设备自动化跟踪捕获;气象系统创新突破浅层风、高空风精细化预报重要技术,为火箭点火决策提供精确判断……广大科技人员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探索各自岗位的“星辰大海”,书写干事创业的“航天情怀”。

创新有梦,奋起直追

在西昌航天精神中,有“求实创新”;在海岛创业精神中,有“创新超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十大优良传统中,有“向天图强、矢志一流的创新精神”。

可以说,创新是融入在西昌航天人骨肉血脉里的基因。回望中心53年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敢于创新突破的奋斗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心面临的挑战是怎样突破高轨;90年代,面临的挑战是怎样打入国际市场;90年代中后期,面临的挑战是怎样提升发射成功率;近年来,中心面临的挑战是两场并行执行高密度任务,团结奋进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一路走来,西昌航天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毫不畏惧、直面难关,用一次次创新超越印证了攻坚克难的雄心壮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要建设航天大国、航天强国,就更要有直面挑战、比肩超越的勇气。

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突破并生。组建以来,中国航天从西昌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拥有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太空罗盘”;从文昌走向行星际探测、走向中国空间站时代。这些年,中心航天工作者从创业奋斗史中汲取感悟创新创造力量,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精神富矿中获得前行动力,以铁一般的信仰、钢一般的意志投身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中去。

创新筑梦,不负使命

今年5月17日,北斗系统第56颗卫星在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在新时代北斗精神指引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新团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打赢一场场“攻坚战”,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大山巍峨、塔架矗立,在西昌发射场,地面系统装备设备多,数量分布散,新老交替,岗位作业涉及“三高一低一毒”(高压电、高压气、高空作业、低温燃料、有毒推进剂),如何织好一张精美绝伦的地面系统勤务保障网发挥出装备的最大效力?“织网人”杨文所在团队用十余年的时间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攻克了多重难关。

科研创新,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2007年,第一代地勤网成功出炉,实现了发射场低温加注的远程控制,但这还远远不够; 2012年,杨文和他的团队又拿出了第二代地勤网,实现了地面设备的全覆盖,但这还不是杨文心中地勤网的终极形态;杨文把三代织网面临的难题瓶颈作为在清华攻读博士的方向。2018年,他如期毕业,一项项科研成果陆续推出:优化数据库提升系统储存效率、技术区空调系统试行远控模式、开展装备全寿命周期研究、启动自主远控改造项目……地勤网在向着自主可控、大数据分析、全态感知的前沿方向逐步成长。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近年来,中心党委把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党委主要领导抓科技创新主责工程,建立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和帮扶机制……一套套“组合拳”,见证着他们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奋进足迹。

创新逐梦,精益求精

北斗组网、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天宫梦圆,这些骄人成绩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严格训练,是用无数的汗水铸就而成。

塔勤岗位操作手为了保证每一次星箭对接精准高效,创新开展开塔演练模拟操作训法,练就开塔“一次到位”的高超本领;加注岗位操作手为了在应急处置中精准调控阀门,摸索出蒙眼摸阀的训练方法,练就在视线受阻情况下开闭一百多个阀门“一摸准”的绝活;星箭厂房操作手为了确保星箭产品精准入位,加入旗语指挥传递位置信号,单人独立操作吊车设备练就吊装“一次入瓶”的高超技艺……这些,都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积极开展岗位创新的生动缩影。

创新不怕小,怕不为,怕不敢。总书记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如今,这句话已经内化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人的思维习惯、行动指南。

航天科技创新的脚步未曾停歇,航天综合实力提升呼唤更多更大的创新突破。今天的西昌航天人把责任扛在肩、压力存于心,在涉深水、破坚冰中淬炼“金刚钻”,在能吃苦、肯吃苦中耕好“责任田”,不断用创新实干擦亮奋斗本色,用追梦奋斗书写多彩人生。

(原标题:强军之路|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 )

【责任编辑:符孟莹】

【内容审核:孙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