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嘉荫奏响兴边富民“佳音”

求是网 2023-06-29 20:45:12

美丽的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的黑龙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林都”伊春的“北大门”。1902年,这里出土了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享有“恐龙之乡”的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嘉荫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可喜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和兴边富民呈现出崭新面貌。

嘉荫县产业的一大特色是农业。在这个户籍人口不足7万的边境县,耕地面积达到150.48万亩,其中主要种植作物大豆104.94万亩、玉米40.72万亩,广袤的黑土地为嘉荫县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乡村振兴要稳住农业基本盘。我们紧紧围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努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嘉荫县县长李长江向调研组介绍说。

嘉荫农场春耕忙。嘉荫县委办公室供图

“种粮是门大学问,得讲究科学,光是选种、施肥这两项,如果使用得当,节本增效的空间就不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学良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学良感慨地说。韩学良不但自己开展粮食规模化种植,还通过合作社为其他农户提供科学种粮、代耕、代收等农业服务。“嘉荫县通过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着力解决优良种子推广难、先进生产技术实施难、农业工程项目落实难、大型农机具无法施展、农民增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嘉荫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立鹏说。截至今年6月,嘉荫县已注册登记备案226个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成员1308人,带动农户2192户(5586人)。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近30万吨,将连续7年实现丰产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嘉荫县在优质玉米生产、优质大豆生产、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和水产品生产等方面发力,扶植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让“舌尖”上的产业更有“滋味”。

嘉荫县红光乡农村新貌。嘉荫县委办公室供图

2022年,在嘉荫县相关产业项目政策支持下,红光乡农民苗欣青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鲜食玉米。黑土地生长出的鲜食玉米口感甜糯、味道浓郁。为了解决快速、有效存储的“瓶颈”,苗欣青一体化建起鲜食玉米加工厂、冷藏库,承包种植了4垧地的鲜食玉米,并搭建了抖音直播销售团队。用他的话讲:“嘎嘎好吃的玉米,卖得嘎嘎好!”今年,他又扩大种植、生产规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6垧地,还把售卖直播现场带到了田间地头。苗欣青的创业给附近村民带来了一笔新收入,他自豪地说:“去年,我们给村里40多个人开了工资。”

嘉荫县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嘉荫县委办公室供图

互联网架起了边城嘉荫与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我们嘉荫的好东西太多了。”自媒体博主“九月”对调研组说,“嘉荫的农特产品,抗联英雄的故事,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以及恐龙之乡的特有魅力,都值得我们好好宣传”。“九月”还兴致勃勃地和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不久前,一位50年前曾在嘉荫县插队的上海知青,通过她的推介在网上买到熟悉的嘉荫江鱼。“还有常胜乡的一位阿姨,在自家庭院一直坚持‘无添加’种植。在我们的帮助下,她一次就卖掉了30公斤有机大豆。阿姨激动地对我们说‘没想到自家的菜园子也能赚到钱’。当时,我们开心极了。”

嘉荫聚焦“生态农业县、知名旅游县、开放边境县、美丽宜居县”的发展定位,抓农业、优旅游、扩开放,带动北药种植、畜牧水产、良种繁育、清洁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林牧副渔产业融合发展;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兴业态,促进农商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努力让产业变成风景,让风景变成产值,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嘉荫县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景。嘉荫县委办公室供图

“我们还在继续努力,把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延伸特色农业链条,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把嘉荫建设成宜业、宜商、宜居、宜乐的城市。”伊春市委常委、嘉荫县委书记陈旭介绍说,“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为嘉荫县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按下了‘快进键’”。

盛夏时节,嘉荫县依旧凉爽舒适。66岁的韦大姐带着身边人正在自家的民宿大院里忙碌着,40个房间、150个床位,平均一年接待游客2000批次,他们很忙,他们很满足、很快乐。

(原标题:美丽嘉荫奏响兴边富民“佳音”)

【责任编辑:冯杨洪】

【内容审核:黎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