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乡村振兴“薯”光好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定西市渭源县的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无菌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摆放着马铃薯瓶苗,全日光温室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长势喜人。
马铃薯瓶苗 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地处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的交汇地带,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渭源县生物的多样性,使之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近年来,渭源县全力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形成了集种植、科研、销售一体化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格局。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合作社连接农户,这种形式很好。”“你的合作社连接多少户农户?会员是不是全部入股了?”“省上有啥补贴吗?”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渭源县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来到这里考察,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指明企业发展方向。回忆起10年前的场景,公司董事长李晓梅仍记忆犹新:“总书记提的问题,既朴实又专业,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他还亲自从地里挖着马铃薯的原原种,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
10年来,企业坚持强化科技、人才、创新“三轮驱动”,创建成立国际马铃薯亚太中心渭源工作站,甘肃农业大学马铃薯专家院、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引进马铃薯原原种水培、雾培生产技术,采用智慧化技术开展育种;通过“企业+工作站+农业高校+合作社”的培育模式,开展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使雾培原原种平均单株产量达到30粒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结薯率从1.5粒/株增长到2.6粒/株,年可生产瓶苗2亿株、原原种3亿粒,产量较原来增长一倍以上。企业还以“薯”为“媒”,建基地、强带动、延链条、聚集群,采用“党组织+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原种基地4000亩、一级种基地4000亩、二级种基地20000亩,合作社吸纳社员8000多人,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辐射带动12000余户基地农户稳定增收,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沿着总书记指的路子走,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李晓梅高兴地告诉记者。
智能连栋温室内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大田 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渭源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进一步努力作好甘肃的马铃薯产业,要做精做深,做大做强。”“马铃薯的出路很重要,要首先考虑搞好,销不出去就是大问题。一是要疏通和拓展鲜薯销售渠道,二是要提高加工能力,加大就地转化力度。希望你们更加努力,为发展马铃薯产业作出更大贡献。”渭源县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锚定种薯下功夫、围绕增收做文章,坚持园区化集群、体系化培育、基地化生产、项目化支撑、链条化延伸、精深化加工、融合化发展,积极构建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种薯质量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昔日不起眼的小土豆变成了“金蛋蛋”,实现了由“救命薯”到“温饱薯”再到“小康薯”的华丽转型,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示范基地 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渭源县成立马铃薯种薯营销联盟,建成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资金1.56亿元建设元古堆村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等10个项目,在秦祁等乡镇建成马铃薯绿色标准化原种县级示范点3万多亩,脱毒种薯利用率达到100%。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即食、快餐、保健、休闲系列食品,完成“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注册“五竹”、“渭河源”、“田地农业”牌种薯商标、“来点土豆”牌系列方便食品商标,推动马铃薯产业从瓶苗培育到餐桌食品的延链补链、全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增效走出新路子,马铃薯种薯效应逐步显现。目前,种薯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2022年销售量达到20多万吨,收入达5亿元以上。
感恩奋进,“薯”光无限。“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和关怀,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渭源县委书记包世权告诉记者说,下一步我们要更加努力,锚定建设“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和创建省级马铃薯产业园目标,坚持种薯生产和加工转化同步推进,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集群化发展和资源、信息、市场的共享,推动马铃薯全产业发展体系和品质效益新提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原标题:甘肃渭源:乡村振兴“薯”光好)
【责任编辑:陈显璋】
【内容审核:黎晓帆】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