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玉蕊花开七里香,儋州千年古村成网红打卡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海拔新闻 2023-05-31 08:53:45

戳图看视频

机遇海南 见证新功

商报全媒体深入一线蹲点调查大型系列采访报道

开篇语:

深入一线,蹲点采访,挖掘亮点,见证新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展现海南自贸港在“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布局下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策划推出一批一线蹲点调查大型系列采访报道,由报社领导带队,数十名采编人员轮流蹲点一线昼夜调查采访,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笔尖和镜头展现海南“三好三多”,谱写和记录海南自贸港日新月异的真实变化,以及全省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系列报道一

蹲点调查!玉蕊花开七里香,儋州千年古村成网红打卡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水 郑邦京 魏铭纬 柯育超 邱惠颖 黄桂风 戴铭 金楚皓 摄影报道

古有昙花一现,今见玉蕊娇艳。

戳图看视频

玉蕊花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七里村最恬静的时候。傍晚时分,玉蕊花悄悄开放在夏天的微风中,村民们在花下散步、乘凉,哼起悠扬的调声小曲;孩子们在嬉闹追逐、快活欢雀。

玉蕊花

每年的五六月份,也是七里村最热闹的时候。旅游大巴车来了一辆又一辆,村口的冷饮店开了一间又一间,人们拍照、赏花,欢笑声在七里河畔久久回荡。

玉蕊花

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耀助说,七里村因玉蕊花而生,也因玉蕊花而兴,“也将围绕玉蕊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长足发展,把七里村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安居村、旅游村、示范村。”

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耀助

从传承了1300余年的古老村落,到全国闻名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庄,七里村摆脱了贫穷与落后、陈旧与无序;它的蝶变故事正如那傍村而生的400多亩玉蕊林一样,窈窕动人,也别有一番韵味。

5月下旬,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采访团队来到七里村,通过两天一夜的蹲点采访,层层揭开“玉蕊花开引客来”的美丽面纱,目睹了当地的蜕变发展,零距离感受到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满满的幸福感。

玉蕊花

古村玉蕊花开,村民捧上“旅游饭碗”

七里村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与闻名遐迩的东坡书院近在咫尺。

今年“五一”假期,村里又迎来了一波客流量高峰。村民路文护记得,那段日子她从田里头忙完农活,走在回村的路上时,总有自驾而来的游客向她打听村口的位置,她用利落的普通话热情回答:“在前面不远,那片树林最茂盛的小河边。”

玉蕊花

那片树林最茂盛的小河边,微风吹动着玉蕊树叶,河漫滩中不时传来几声蛙鸣。古树、古井、古庙错落有致,稻田、菜园、翠竹一览无余,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偶尔直起长久弯下的腰身,隔着小河眺望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踏着欢快的步伐钻进林子。

何耀助说,这几年到七里村游玩的客人比以前更多,“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名游客。”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们瞧准商机,耕作之余便开起了小店,售卖些冷饮、文创和美食。他们经营的农家乐餐饮店在高峰期时总会坐满了人,店员也都是附近的村民,大家互相配合着摘菜、做饭、传菜,每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切鸡、焖河鱼、炒青菜、炖猪脚等一道道地道的农家菜就端上了餐桌,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杯盏往来,大快朵颐。

农闲时,村民们也会自发组团,即兴来一场调声表演。男子女子各站一排,用婉转的嗓音唱出地区风情的男女情歌,身姿随着歌谣有节奏地摆动着,吸引游客和村民聚集观看,数曲歌罢,掌声不绝于耳。

七里村调声

革命老区村庄,曾打响“儋县抗日第一枪”

七里村还是革命老区村庄,曾打响了“儋县抗日第一枪”,留下不少如今附有弹孔的遗址;村里的毛泽东思想夜校旧址,始建于1969年8月,曾是机关干部下乡后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培训阵地。这些革命遗址如今也成为了村里的景点,不少游客特地前往参观。

从前,路文护和丈夫在外打零工谋生,补贴家用还供着孩子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年收入也不到一万块,常常节衣缩食,逢年过节才敢吃些好的。”路文护说,如今回到村子,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随着旅游人气渐旺,还开起了小店,“现在的收入是外出打工时的好几倍,而且又过得舒心舒坦,更重要的是能长伴家人,家门口的‘旅游饭’,我是吃得越来越香了。”

七里村民路文护

在网络旅游点评平台上,七里村的口碑越来越好。有网友写道:“这是一个传承了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成片开花的玉蕊树自唐代起便长盛不衰,堪称村民们世代守护的‘宝贝’。如云似雪的玉蕊花香透七里坡,引人入胜,也惹人怜爱。

“七里村”名字由来,七仙女故事代代相传

 “七里村”这个名字,和一个美丽传说有关。相传在古时,天上的七仙女结伴下凡,途经万亩七里坡时,发现这里十年九旱、民不聊生。见此情景,七仙女便沿村制造了一条七里长的河道;河道形成后,她们在水中嬉戏时,碰巧被村中一位小伙子撞见,于是急忙将手中玉蕊种子撒进七里河中,并略施法术变出一片玉蕊林,以遮挡身体。后来,村民们为表达对七仙女的感激之情,将村名更改为“七里村”。

玉蕊花

有诗云:“当年玉蕊冠京华,不独人间压万花。”可见玉蕊花已是唐代名花,还受到当时长安贵族们的喜爱。然而历经战乱后,长安的玉蕊树便荡然无存,如今主要少量分布在海南地区了。七里村现有玉蕊树一万余棵,每到夏秋之际的夜晚,这些树上成串垂吊着的花苞便逐渐绽放,露出粉色的细丝花蕊,不一会便开满整个河畔。到了凌晨时分,花朵又悄然落下,铺满整条板桥,一路花香四溢。

玉蕊花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家中长辈讲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如今还改编成了调声和戏剧传唱不息。”何耀助说,玉蕊花早已融进七里村的历史中,从古至今就闻名于儋州。随着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自发地宣传玉蕊花,也吸引了岛内外的关注,并为村子带来了更多流量致富。

玉蕊花

“但我们七里村人深知不能一直吃着花朵的‘老本’,发展产业,动手致富才能走得长久。”何耀助说。

玉蕊花

七里村下辖十多个村小组,拥有中和镇最广阔的农业用地,村民们最早依靠种植水稻维持生计。后来,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空出来的土地便越来越多,零零散散种植水稻已经让村集体收入大不如前。2020年,村子将土地资源整合之后,承包给企业和村民改种了西瓜和辣椒,收取租金充实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大量闲散村民务工难题,“让村民们承担起采摘辣椒的角色,给他们发工资,有活干的同时还多了一项收入。”何耀助说,下一步七里村将继续整合土地,采取“种养结合”的方法,大面积种植榴莲、黄皮、木瓜等特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配套农业,“例如采摘、民宿、团购等,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七里村,更多人才扎根七里村,返乡村民留在七里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政府重金投入建设

在七里村,游客们除了喜欢美丽的玉蕊花,对村子里干净整洁的环境也印象深刻。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游客这样形容:“七里村拥有蓝天白云下的远山近水,徒步行进时能听到鸟鸣声声,仿佛身处的不是人居的地方,而是尚未被污染过的‘世外桃源’。”

七里村全景

一位曾游览过多次七里村的大学老师讲得更直白:“七里村的村容村貌在海南乡村中是很少见的干净整洁的村子,村民们似乎都默契遵守着某种村规民约,这是极为不容易的。”

说起七里村的人居环境,路文护感叹连连。她记得,刚开始嫁到七里村时,村里还不通公路,与镇上只有一条很有年代的小桥相连,但从小桥到村口,要走上许久弯弯绕绕的沙土路;到了晚上,路上四周都是荒山野岭,阴森森的杂树灌木就连世居此地的村民都不敢随意穿行。原先村子里的环境卫生也没如今那么好,村中小道陈旧破损,污水横流,村民们散养鸡鸭的排泄物也使得村子臭气熏天。

“从2017年开始,儋州市委和镇委到我们村考察后,觉得我们七里村是一个有文化、有景色、有生态的好地方,需要改善人居环境,便利村民生活,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何耀助说,自2017年起,儋州市政府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七里村美丽乡村,保护该村的玉蕊林,规划建设栈道等旅游配套设施;村子也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给每家每户做起了思想工作,提高村民们的环境意识。这之后,七里村的“五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公路从镇上一直通到了村口,沿路建起了路灯。

“经过改造后,我们七里村的人居环境、村民生活逐渐地向好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还被评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儋州美丽乡村。”何耀助说,七里村正在规划建设民宿、连锁酒店、农家乐等项目,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元素,吸引更多省内外客源,做大乡村旅游的“蛋糕”。

千年古镇中和,文明新风焕发新颜

绍圣四年(1097年),花甲之年的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官职被放逐到儋州昌化军安置,这个地方就是儋州中和镇。

中和古镇航拍图

 中和镇拥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宋时期,中和镇已是儋州地区的政治中心,随后的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和镇一直是儋州治所,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如今镇上尚存的西、北两个城门,依稀可见当时的宏伟规模。漫步在中和镇的青石板路上,两旁的楼房镌刻着老铺号,家家户户门前贴着手书对联,文化氛围非常浓郁。

近年来,中和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览北宋文豪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东坡书院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欢笑声不绝于耳。苏东坡居儋期间,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哲学、政治、文化论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为儋州人文和社会发展注入开放基因,研究、发扬东坡居儋思想,对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东坡书院航拍图

近年来,中和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绘就了一幅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镇画卷。

七里村,就是中和镇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中和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凤梨、西瓜、菠萝蜜、辣椒等传统农产品备受市场欢迎。在镇上的水果市场,工人们正从大货车上卸下一箱箱火龙果,打包后再发往全国各地。“我们去年产出的火龙果个头都很大,果实还很甜,很受市场欢迎。”一位火龙果销售公司的负责人自信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几个比较大的公司,种植凤梨和火龙果,还发展了菠菜产业。引导、帮助了周边大概1500人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中和镇人大主席薛茂畅说。

 “过去的中和镇,治安混乱,街道破旧,部分地方污水横流。”薛茂畅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和镇已完成对12个村(居)委会体育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及村规民约的修订,倡导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象,实现对移风易俗和城乡环境整洁的自我管理,营造提升村级文明、共建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全镇共建成12个村(社区)文化室,通过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汇演,让村民业余活动内容不断丰富。

漫步中和镇上,能看到大街小巷环境干净整洁,各类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一步一景都让人感受到文明新风尚的魅力。

谋划1+4+4+1发展战略,助力儋洋一体化建设

目前,中和镇立足实际,整合东坡书院、七里村等文明实践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研学+党史+文明实践”形式,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努力把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我们正谋划中和镇的‘1+4+4+1’发展战略,将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儋洋一体化建设,体现中和镇的有所作为。”中和镇党委书记李昌蕃表示,“1”指的是要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通过建体系、创载体、造样板和铸品牌,来引领中和镇社会高质量发展。“4”是做好“富强活美”四篇文章,通过产业富镇做足旅游文章,通过文化强镇做好东坡文化、“和”文化的文章,通过商贸活镇做好中和镇的集市文章,通过生态美镇做好生态修复、打造美丽乡村的文章。另外一个“4”,是在构建社会治理格局、化解社会突出矛盾、改善百姓民生福祉、服务儋洋发展大局四个方面下足功夫。最后一个“1”,是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从加强政治、纪律和作风三个方面,把中和镇的干部打造成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中和镇党委书记李昌蕃

下一步,中和镇将结合自身特点,科学高位谋划,深挖人文底蕴、生态禀赋、产业特色,以点带面,形成“产、城、人、文”相结合的融合式、组团式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书香中和,和美乡村”。

记者手记:古镇开发空间大,乡镇旅游有前景

如今的中和古镇,拥有丰富丰厚的文化遗存,这给了当地十分优质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古镇的东坡书院招牌和古时建筑等先天条件得天独厚,一些老街区可以进行旅游化改造,结合东坡文化将当地的“宋时城池”进行复原和展示;还可通过对城外河道进行疏通、拓展以重现古时风光,将当地古城墙和城门进行修复性改善,将老街、古衙门等遗迹进行重新完善,并精心进行租赁和售卖形成各种老字号商铺,修缮当地的宁济夫人庙宇、关帝庙,以“老”焕“新”,给游客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或许也是一种新的策略。

中和镇宁济庙

古城古庙书院,革命老区旧址、玉蕊花、北门江,种类繁多的手工民间小食……如能把七里村、东坡书院、古镇等“连成一体”,打造网红打卡旅游“综合体”,并在吃、喝、玩、乐、游、购、住等方面下足功夫,让游客“来了想玩、来了能住、来了想吃、来了消费……”,游客体验感和满足感必然得到增强。尤其是住方面,干净而有品味的民宿,能方便游客多留几天,而不是匆匆一日游。中和古镇具备打造“乡镇旅游样本”的资质,“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可以肯定的是儋州市和中和镇目前一直在努力做大做强“东坡文化”和乡镇旅游“蛋糕”,推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和增加百姓收入。从蹲点采访中,记者明显体会到,七里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是真真切切的。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