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全力打造教育开放发展新高地

海拔新闻 2023-05-15 23:07:40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史若木/文 杨燕/图

求创新者进,谋改革者强。

2020年6月3日,作为国内首个以教育开放为核心使命的园区,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成立。

成立以来,试验区大力推动改革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吸引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独立办学,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签约引进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中外高校22所。

探路

落实“扩容”国际教育版图政策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该方案是海南首个“扩容”国际教育版图的政策。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提出境外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可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理工农医类学校。至此,海南“扩容”国际教育版图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出台。

宏伟蓝图,如何成为现实?

2020年6月,作为国内首个以教育开放为核心使命的园区,作为海南落实“扩容”国际教育版图政策的主阵地,由教育部和海南省共建的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在陵水黎安揭牌成立。

试验区成立后的发展之路,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2021年初,《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试验区要建设国家级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集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独立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人力资源,重点发展国际教育、科教创新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一流的“教产科城”融合发展平台。

试验区成立第三年,迎来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受益于该规定,试验区将迎来更多的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的进入,吸引更多的学生。

深耕

打造“1+3+N”学科专业优势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是试验区发展的精髓所在。

当前,国内已有少部分高校开展国际高等教育教学,设立中外合作大学,但学科专业与国内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不够契合、与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要不相适应。

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试验区用足自贸港政策优势,深耕适合国内和海南发展的“扩容”国际教育版图之路。

“试验区坚持以‘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作为引进院校的标准。”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对外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张钟元介绍,目前已有22所中外高校与海南省签约计划进驻试验区,其中已签约的中方高等院校有10所,均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或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与境外合作高校有12所,包括格拉斯哥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等全球百强高校,其他境外高校学科特色明显,均排名全球前列。

张钟元举例说,在试验区独立办学的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计划今年九月份招生,开设专业为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据了解,成立于1971年的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工业4.0重要的智能制造集群牵头高校之一,是德国“实践嵌入式”办学模式的最早提出者和引领者之一。

此外,试验区紧扣国家战略和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引进学科,打造“1+3+N”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张钟元介绍,“1”指基础学科群,包括数理化、文史哲等理科学科和人文基础学科。“3”指三个应用学科群,包括文化旅游学科群、信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学科群、生态环境学科群,以上都是基于海南的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布局。“N”是根据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逐步发展的其他特色学科,如数字传媒、数字设计、金融科技等。

同时,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共享课程体系建设,以基础课为切入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奥运冠军等领军人物为园区学生讲授“大师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专业兴趣。

融合

创新“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

试验区创设了“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入驻高校师生共享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室、体育场、学生宿舍等设施,并根据学科特色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还可通过国际学分银行、国际大师班、国际通识课程、国际创新实践等“大共享”平台,促进中西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国际教育集成创新,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多个学位。

据了解,教育功能板块起步区占地约0.95平方公里,压茬推进四个批次共41个项目建设。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试验区看到,19层的共享图书馆外立面已基本建好,楼设计则以灯塔为原型,打造园区制高点和中心点,随坡就势,依水而建,犹如灯塔般领航着求学之人探知未来的世界;集运动、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场已投入使用。另外,第一批次公共教学楼、实验楼、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食堂等项目和第二批次9条市政路网项目已开始竣工验收。

李奕童是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学生,她曾有出国留学的计划,但通过对试验区“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仔细研究,她发现该项目跟出国留学有很大的相似度,性价比更高,毕业后还能够拿到两所大学的学位证。

笃行

打造国际教育消费回流新高地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规模大约在150到160万之间,留学生数量约占全球的1/4,每年有近70万名学生自费出国留学,每年有近60万名留学生回国工作。”陵水黎族自治县委书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吴海峰说,从大的周期来看,出国留学更像是一种消费行为,即留学消费。

吴海峰介绍,目前我国的外出留学消费金额非常庞大,以英美等留学目的地为例,一名学生本科期间的留学成本在90万元左右,以此计算,每年我国留学消费已形成了五千亿规模的市场。因此,试验区可借助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引导“教育回流”。

突出政策优势吸引“教育回流”。试验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4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实现正式办学,3所高校实现单列研究生计划招生。各类国际教育办学模式的成功落地,为黎安试验区推动教育开放装上了强劲引擎。

突出成本优势吸引“教育回流”。试验区通过引进境外教育资源,把学校和教师“请进来”,实现在家门口留学、以国内的消费水平享受国际教育。相对国外留学的高额学费和生活成本,试验区高校的学费、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目前,试验区已签约入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收取学费标准为10万元/年,本科四年学制费用相比英美留学学费节省了1/3。在生活成本方面,预计学生每学年在黎安试验区的生活费用为3万元,相比在英美国家,生活成本节省了60%。

突出区位优势吸引“教育回流”。海南正加快自贸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农业等交流,国际贸易和国际人员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同时海南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试验区塑造的生活场景可实现国内国际交往的有效衔接。学在试验区,学生既能提高国际语言交流与国际视野,也能准确把握国内发展形势。

扬帆自贸港,奋进正当时。未来,黎安试验区将持续扩大已入驻高校办学规模,大力引进高质量办学机构,推动教育制度创新,让“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品牌越擦越亮,加速推动海外“教育回流”。

【责任编辑:王井爱】

【内容审核:林思冰】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