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出炉 来看海南睡眠指数排名

海拔新闻 2023-03-20 23:58:01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董欢)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高质量的睡眠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石和前提,也是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为了了解海南民众的睡眠情况,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发布

中国睡眠研究发布了《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下称《报告》)。《报告》从年龄、性别、收入、学历、省份城市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民众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科学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小时,相较去年,国民整体睡眠的状况有所改善。2022年民众睡眠指数为67.77分,较2021年增加了2.98分。与此同时,睡眠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的比例为47.5%,比2021年高35.3%。

《报告》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民众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而在相近的睡眠时间里,男性的睡眠质量自评比女性的睡眠质量自评要高;《报告》也显示了收入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家庭月收入低于3000元者睡眠时长最短,睡眠质量最差;月收入提高到8000-1万元之间时,人们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在逐步提高;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人睡眠时长会逐渐减少,睡眠质量却会逐渐改善。《报告》还发现,随着学历的提升,民众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总体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到研究生群体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甚至下降到与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同等程度。《报告》中还提到除了西藏与港澳台之外,睡眠指数前5位的省份为黑龙江、山东、山西、贵州与天津,排名最后5位的省份为新疆、甘肃、海南、云南与福建。

海南民众睡眠情况案例

25岁的顾女士是一名基层工作者,不仅需要从事耗费精力的脑力劳动,还经常要到各处工作学习,这会消耗她大量的体力,因此她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顾女士一般在夜里12点40分左右入睡,在早上7点40分左右醒来。为了保证下午的精力,顾女士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会睡午觉,时长一般在四十分钟到一个半小时。入睡前,顾女士一般会看手机,或是刷短视频,或是听音乐。顾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睡眠质量还算不错,很少出现失眠的情况,入睡后很少在夜里起来。“睡不够8个小时的话,早上会感到疲惫,所以一般我都会早一点休息。”顾女士说,“但是也有熬夜玩手机到夜里一两点的情况,毕竟白天工作、交际太累了,想要保留一点自己的时间。”

自由工作者叶女士经常要外出寻找、收集工作素材,一天中大半时间都花费在工作和人际往来之间。由于要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工作时她并不会感到太疲惫。“一旦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后就感到非常累,会很快就睡了。”叶女士说。叶女士的作息还算规律,一般夜里12点前休息,早上8点40分左右起床。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叶女士也会在午后睡觉。叶女士告诉记者:“其实,一般晚餐过后我就没什么事了,基本上都可以在晚上11点前睡觉,但是因为工作性质,每天见的人太多了,总是和别人在一起,好不容易能独处,就迟迟没有睡觉。”

56岁的宋先生是一名快递员,负责海口龙华区某片区域的快递寄送工作。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忙起来一个下午要跑四五十单,晚上7点回到家后会非常疲惫。“真的是躺在床上就不想动了,有时候坐在椅子上都会睡着。”宋先生说,他的上班时间并不算早,驿站要9点开始才陆陆续续送单,他的通勤时间也很短,所以早上会多睡一会。到了晚上,宋先生基本可以在10点左右上床休息。他说:“毕竟这个工作还是很费体力的,要跑上跑下,然后还不能出错,所以我就想多睡一会,这样白天也有精神一些。”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做些什么?

1.睡前减压

科学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导致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睡前应该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尝试进行深度冥想,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放松身心,使得自己更好地入睡。按时上床、按时起床、规律作息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

2.平日保持适当运动

失眠患者白天尽量不要因晚上睡眠不佳,或者睡眠不充分而过度补充睡眠,白天要加大光照的时长,房间尽量拉窗帘、欣赏自然光、多参加户外活动等。运动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舒缓精神紧张和焦虑,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通过散步来缓解情绪,或者做一些简单而又容易做到的有氧健身活动,比如慢跑、游泳等。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并且不要熬夜,如果觉得太累的话,也要及时调整作息规律。每天要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生物钟,这才是保证睡眠的关键。平时还要注意饮食规律,除了保证充足的营养之外,还要注意膳食均衡,尽量吃清淡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热量。

4.多关注睡眠情况

偶发性睡眠问题可通过自我调节得到改善,但是如果发生睡眠问题而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导致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时,则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查明病因,并根据专业的指导进行对症处理。

【责任编辑:庄华敏】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