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奋斗铸就辉煌 实干赢得未来

央视网 2023-03-07 10:17:50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换届的大会。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2022年以及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又该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对2023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报告指出,这些年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张强:“我深深感受到,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党和国家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像就业优先政策、医疗卫生补短板、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爱等,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都在不断落实落细,让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疫情这几年,我们面临这么多困难,但是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而且大家都更重视创新、重视生态,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在农村,乡村振兴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也更有干劲了。”

2022年,挑战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在国际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2%,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全国政协委员白重恩:“去年我们疫情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也取得了正增长,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们的投资增速去年还是不错的,保证了我们一定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非常重要,只有有一定增长才能保障一定的就业,才能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这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尤其是过去三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迈上了三个台阶,由100万亿到110万亿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给我们未来,包括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解决国内总需求,紧紧抓住‘牛鼻子’这个纲,提供了厚重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这五年,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的同时,发展的质量也稳步提升。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贾亮:“这些年明显感觉到,我们国家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像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增加研发经费,从体制机制上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这些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五年,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郭进考:“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这些年通过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实现粮食连年丰收的过程。只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才能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这五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张广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也实现了良好开局。吕梁作为曾经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对这点变化感触特别深。现在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在总结过去成就的同时,报告也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等。这其中,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尤为引人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政府工作报告的指标,我觉得是积极稳妥,同时精准恰当,主要考虑内涵和质量,就是我们要贯彻稳中求进,稳字当头,把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和安全、公平等都要统一起来考虑。所以这个指标不是简单的增长指标,它背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全国政协委员白重恩:“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比较大改善的情况下,经济能保持这样的增速是有很好的条件的。另外,如果看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我们现在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追赶仍然有潜力。如果看未来这一段时间,五年的经济增长潜力的话,5%左右甚至稍微再高一点的经济增长都是可能的。”

2023年工作怎么干?几项重点工作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第一位。近年来,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放缓,外需疲弱,而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内需,也由于收入下降、预期不足等原因增长放缓。面对总需求不足这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扩大国内需求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等方面下功夫。

白重恩:“我觉得影响消费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一个是人们的收入。收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就业又跟信心有关,如果企业有了信心,大力扩大生产,就会创造更多就业。如果我们在提振信心上面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能够吸引各个领域更多去扩大生产,我对消费是充满信心的。”

除了消费,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稳中求进”的“进”如何更好地实现,今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都是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的当下,更要抓紧补短板、锻长板,练好内功、站稳脚跟。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报告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重要部署,这些举措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对症下药推出措施矩阵,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心和勇气,也凝聚起制造业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提振市场信心至关重要。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国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各种不正确的议论。对此,中央坚决亮明态度,一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提‘两个毫不动摇’,说要亮明态度,要毫不含糊。我觉得要从制度和法律上,要从根本上,把‘两个毫不动摇’落下去。通过法律、制度、政策、舆论,各个方面发力,形成合力,同心合力,把‘两个毫不动摇’真正不折不扣地落下去。”

今年,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我国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全国人大代表郭进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后我们要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让农民种上更好的种子,收获更多丰收粮,也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如何兜牢民生底线,回应百姓期盼?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在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方面下功夫,一系列新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全国人大代表王威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相应部署。我们应该按照这些要求,通过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民众,把健康中国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描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原标题:焦点访谈:奋斗铸就辉煌 实干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肖 好】

【内容审核:林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