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 ——开年走访驻村第一书记

人民日报 2023-02-20 19:43:31

“张大哥,地里的麦子没问题吧?”

“好得很!”

小麦返青拔节,进入春管的关键时期。四川广汉市向阳镇高寿村,田间地头绿油油一片,这段时间,驻村第一书记申淼格外忙碌。

被叫作“张大哥”的张运林是种粮大户,往年这个时候,他都要为防治病虫害发愁。今年不一样了,申淼联系的省农科院专家送来了新品种,高产还抗病虫害。张运林一鼓作气,把播种面积从400亩扩大到了600余亩。

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中央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这个春天,同申淼一样,在农村地区,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正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忙碌着,肩负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产业振兴,让发展路子更宽、基础更牢

淅沥春雨中,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玉环村满目葱茏,生机勃勃。驻村第一书记韦帅君跑上山,挥着草帽,冲着正在割牧草的村民喊:“好消息!好消息!后天有人来收牛!”

“谢谢韦书记!我们加紧干,让牛多上点膘,卖个好价钱!”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农活干得更起劲儿了。

202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也是韦帅君驻村后着力最多的工作。

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韦帅君走访发现,村里有养牛的传统。专家现场勘测论证,说适合搞养殖。明确方向,说干就干——利用粤桂协作和产业奖补资金激励,动员132户脱贫户养牛;开办养牛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和龙头企业技术员“传经送宝”;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发展香牛养殖、优质稻种植等特色产业,玉环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629元。看着乡亲们绽开的笑脸,韦帅君干劲十足:“我们还要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继续拓宽香牛销路。”

产业兴则农村兴。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深入村寨,走村入户了解农户想法,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计为村子蹚出发展路子。

产业振兴,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忙不过来啦!”刚送走一批参观的客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菖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唐金生擦着汗,从一大早忙到下午1点,总算有时间歇歇脚。

“从大年初三开始,每天都有八九个团队来到村里搞团建、逛果园、打糍粑,还好有新改造好的农家院,能一次性接待100多人用餐。”唐金生说。去年,村集体组建菖蒲塘村农旅公司,对长坳片区的深坨苗寨重新开发利用,接待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调研,强调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近年来,菖蒲塘村村民铆足了劲,将村子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猕猴桃育苗和嫁接技术输出到各地,农旅融合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

这个春天,唐金生和工作队队员们最关心的是返乡创业园的招商引资。去年,菖蒲塘村成功申报州级返乡创业园项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局将连续3年支持,第一年200万元资金已到位。如今第一批企业已经入园,村里的菖蒲塘品牌也已授权使用,每年村里可以获得15万元品牌授权费,还有梯级效益分红。

春节期间,菖蒲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样品试制车间,一直没有关机断电。“菖蒲塘”牌猕猴桃汁、西柚汁的样品不断下线装箱,发往多地。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集体出动,为推广新产品四处“吆喝”。

唐金生盘算:“传统种植业已具规模,但也到了转型升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直卖水果、卖苗木的菖蒲塘村,能否实现卖品牌、卖商品,今年是关键之年。”

产业振兴,落脚点是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内蒙古喀喇沁旗的马鞍山村,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山葡萄种植过于分散,我们应该流转土地,实行精细化、统一管理……”春节刚过,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驻村第一书记乌晓亮和村干部坐在一起,讨论新一年怎么干。

乌晓亮2018年8月加入驻村工作队,去年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多年帮扶中,驻村工作队逐渐确定了村子产业发展的方向——山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

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山葡萄酒酿造公司,带动120多名村民务工,形成从种植到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接续奋斗,几年光景,葡萄架上的“紫珠珠”变成了老百姓腰包中的“钱串串”。

“山葡萄不愁销路,我家这6亩地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有两三万元。”村民郑林高兴地说。

山葡萄产业起来了,农旅融合发展有了基础。村里就势把山葡萄种植基地的田园风光、休闲体验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已有16家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近40万人。

口袋越来越鼓,干劲越来越足。村民王子成2019年7月办起了农家乐,生意火爆超出预期:“去年,我家接待了5000多名游客,纯收入15万元。”乌晓亮又从中协调,脱贫户与农家乐联手,村民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养的鸡鸭牛羊也有了销路。

“今年,我们计划将村里闲置的48户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建设民族团结示范街,售卖豆包、豆腐、葡萄酒等特色产品,并搭建文化大舞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谈起下一步工作打算,乌晓亮信心满满。

眼下正是早春时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在田野乡村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展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做大做优做强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产品,与乡亲们一起不断绘就产业振兴的美好画卷。

精细治理,让乡村更和美、更宜居

污水沟成了清水塘、广场安装了健身器、中心村多了休闲亭……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长丰村几年间的变化,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走进村里,石凳参差错落,砖瓦摆放有序,草木萌发生机。

说起以前,村民直摇头。村子偏,藏在大山;人口少,却经常闹矛盾。驻村第一书记程德进来到村子工作后,这里开始发生改变。

“长丰申请上了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这可不容易,村里咋没动静?”2021年6月,程德进进村了解情况后连夜开会,一问才知,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压根儿没概念。

“一说环境要改,纷纷叫好,听说要动自家的地,门一关,不搭理。”程德进回忆。村中原有个晒谷场,时间一长,搭旱厕、码柴火、养家禽,臭味刺鼻。七八分地,涉及10多户村民,要是不啃下这块“硬骨头”,治理别的地方就甭提。

程德进和村两委干部决定将晒谷场改造成小公园,既改善乡村环境,村民们也有了拉家常的地方。他和工作队一道,白天商讨对策,晚上入户谈心,意见终于达成一致。

拆掉柴火棚,旱厕改水厕,杂树迁移走,撒上花草籽。晒谷场化身小公园。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评比中,长丰村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以前朋友要来,我们摆手劝退,现在都吆喝大伙儿来家里做客呢!”村民王银花说。

让乡村更美、人更舒适,离不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实际,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规划布局、深化环境治理、妥善化解矛盾,下一番“绣花”功夫精细化治理,一个个村庄美起来,乡亲们生活更舒心,获得感满满。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云南大理市喜洲镇寺里村就在洱海边,大部分土地都在环保红线里,规划和发展都要小心翼翼。

“不碰红线,就要千方百计用好现有资源。”驻村第一书记朱家阳同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用好村里闲置的部分老宅,统一规划修缮,吸引游客入住。

资金哪里来?朱家阳和村干部一边往外跑招商引资,一边发动党员干部入户动员村民参与。村民杨利昆爽快答应,拿出了自家老宅:“村里统一修统一管,省心省力还有钱赚,何乐不为?”

很快,老宅修缮一新,游客纷至沓来。如今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旅游大有前景,朱家阳和村民一样,新的一年充满干劲。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在农村,党员干部就是左邻右舍,实现乡村高水平发展、高质量治理,离不开党员带头。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毗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属于遗址保护区,村内散落着多处遗址点,同样面临着严格的文物前置审批要求,许多村民要建房却犯了难。

村民金大伯住房窄小破旧,向村里申请异地新建房屋,便因为区域可能存在文物遗址“卡了壳”。新建审批有难度,村民需求很迫切,怎么办?

“无论在隔壁村非保护区集中安置点建房,还是原址重建,村里一定帮忙做好材料申请和审批代办服务!”驻村第一书记王冠军拿出服务方案。此前,王冠军带上遗址管委会和街道业务人员,还叫上村里的老党员,已经来了好几趟。金大伯被王冠军的真诚打动,选择了原址重建。

为顺利化解建房矛盾,王冠军组织村里党员摸排收集村民需求,提前做好方案设计。“只有了解群众需求和痛点到底在哪里,工作才事半功倍。”王冠军说。

“小孩上学难,老人看病难,需进一步解决”“要丰富文化生活,举办更多文娱活动”……拿着党员们收集到的诉求,王冠军有了思路。

新港村与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毗邻,王冠军谋划推进“村社联动双强双富”项目,与良渚文化村在党建共治、交通共联、产业共富、民生共享、文化共生等5个领域开展双向合作,带动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不说,更迅速补齐新港公共服务配套的不足。

如今的新港村,新落成的住房与环境相得益彰。茶余饭后,隔壁未来社区的老年食堂、村民活动中心、文体设施里,时常看到新港村村民。

“乡村治理宜疏不宜堵,及时化解矛盾、回应诉求,才能让村民过得舒心、安心。”王冠军说。

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贴心人、暖心人

“人民”二字重千钧。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要增进群众感情,学好做群众工作。

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做头等大事,做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广大驻村第一书记靠实干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也在处理一件件棘手事中得到历练成长。

刚过完年,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清水圈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元雷便出发来到了淄博,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出门取经了,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村民猕猴桃种植难题。

“尽量剪梢留芽,一般强壮的母枝可留12至15个饱满芽。”在淄博市源泉镇猕猴桃基地,王志广教授向吴元雷传经送宝,吴元雷边记录边录音。

清水圈村是个小山村,水田少、山地多,适合种果树。但前些年种植的猕猴桃果子小、口味酸、销量低,村民把愁闷写在脸上。

“大家伙儿的辛勤付出决不能白费!”吴元雷一步步学到了真技术,“用大棚架培植”“铁丝拉紧拉实,越牢越好”……在他的努力下,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大,村民脸上乐开了花。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58岁的郑卫平是湖北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快要退休了,每天想的却是如何“找工作”。

原来,郑卫平春节期间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里赋闲在家的务工人员有20多人。“没工作就没法养家”,郑卫平联系县人社局等部门,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多家公司负责人来到村里商谈,现场提供就业岗位。

“我和妻子现在都在县城陶瓷厂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包吃包住,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黄三兵激动地说。

筹资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联系通信公司新建通信塔,实现光纤入户、家家通网;筹资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驻村几年间,郑卫平带着乡亲们补足基础设施短板,生活越来越便利。

“怎么找到工作突破口?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这是申淼的驻村心得。

担任高寿村驻村第一书记这两年,申淼最大的收获,是练就了一身群众工作本领。

“申书记,这条沟村里每年都清淤,但效果不好,一下大雨就堵塞。”一次走访中收集到的一条意见,让他忙碌了两个多月。经多方筹措募集资金,村民投工投劳,一条标准化沟渠修建完成,农忙用水也不用发愁了。

“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申淼带领驻村工作队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硬化田间道路;逐一入户走访脱贫户,帮助他们就业创业;争取到农业产业园科技服务中心项目,打造集特色农产品展示、日间照料、为民便捷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高寿村的乡村振兴路,正越走越宽。

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给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一批熟悉基层、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落脚点,努力当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党群关系更紧密、更融洽;自己也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引才聚力,建强党支部、留下好队伍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推进学习进支部、到个人、全覆盖,组织干部及时学、全面学——在乡村振兴一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一线落地生根,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暖阳下,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的村民广场上,坐得满满当当。在驻村第一书记雷先锋的组织下,党员养殖户正向村民们讲授春季养牛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在杨岭村,这样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村党支部每月都指定党员主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既教育党员,也能强化支部建设。”雷先锋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雷先锋和村两委班子组织的“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党员模范农户站了出来,成为带领村民学习技术、发展产业的领头羊。同时,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杨岭村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养殖、苗木、旅游等特色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支部强了,干部有威信了,干事就不再难了。

从制度设计上来说,派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就是要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派下去,以力量下沉的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抓班子、带队伍,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提升干部能力水平。

“山路弯弯入林间,白云朵朵水潺潺……”走进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远远传来悦耳的童声合唱。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长桌宴、竹竿舞、童声合唱团……风情独特的毛纳村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为了这样热闹的场景,全村紧张筹备了好几个月。毛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力说:“各村小组长都动了起来,发动群众骨干一起干。村干部王振珠年富力强,让他来挑担子,正好锻炼一下组织管理水平。”

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没那么容易。高力及时找王振珠谈心,启发工作思路。工作有条不紊,歌舞队组建起来了,还吸纳了不少周边村村民,整个水满乡都成了表演舞台。“有的村民,光跳舞一项,一个月就能挣1000多元咧!”王振珠很有成就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不少农村地区人才外流,存在“空心化”问题,必须吸引人才返乡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一支干部人才队伍。

驻村第一书记们一方面发展壮大乡村,吸引人才回流;同时也加大“引”的力度,想方设法汇聚多方人才和力量。

“吸引更多能人返乡,为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陕西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常晋乾,一进村就给自己定下了任务。驻村这两年,一到冬歇,常晋乾便频繁与在外的村民联系,唠家常、聊变化、谋出路,“电话费总要比平时多出不少”。

村民郝长宏就是被常晋乾“唠”回来的。郝家桥村游客越来越多,却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去年年初,常晋乾想到了村里常年在外的能人郝长宏。

常晋乾一再坚持,郝长宏决定先回村看看,见着一拨拨旅游团,郝长宏定了心。常晋乾和村干部又忙前忙后,组织人手拉货拉料、平整路面,还帮着设计装修风格,农家乐很快开了起来。“小常和村干部们拿真心换真心,我咋能不好好干?”郝长宏说。

能人一个个回来,郝家桥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头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蔬菜大棚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荒芜的山间田地种下了满坡巴杏……

“班子强了,人气足了,发展就畅,郝家桥的光景一定一天比一天好!”常晋乾信心满满。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光正好,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群众一起,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原标题:肩负使命,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 ——开年走访驻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王井爱】

【内容审核:林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