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中和镇七里村:玉蕊花盛开,飘香古村落

海拔新闻 2023-02-20 18:08:38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郑塞雯 实习记者 董欢 摄影报道)坐落在儋州北门江畔的中和镇七里村,建村已有1300年的历史,村中拥有八坊五姓,基本都是由中原迁徙而来。2月20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在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村庄里看到,古树、古井、古庙、古石板路,还有稻田、菜园、玉蕊花,闲时便有村民们在玉蕊树前歇脚闲唠,偶有调声表演,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相传,七里村本不叫七里村,这一村名的使用,和一个美丽传说有关。很久以前,七仙女下凡游玩,途经万亩七里坡时,发现这里十年九旱、民不聊生。见此情景,七仙女便沿村挖了一条七里长的河道。河道形成后,七仙女在水中嬉戏时,碰巧被村中一个小伙子撞见,于是七仙女急忙将手中的玉蕊种子撒到七里河中,并略施法术变出一片玉蕊林,以遮挡玉体。后来,村民们为表达对七仙女的感激之情,将村名更改为“七里村”。

记者在七里村漫步而行,发现七里村被板桥河环绕着,玉蕊林在河边生长,并扎根在河床之中,村中的玉蕊林超过一万株,约有四百多亩,最高的玉蕊树甚至达15米之高。

七里村宣传委员羊定勇告诉记者,玉蕊花可以说是七里村的“村花”,相传在村中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村花”还有一个饱含思念的传说。

相传,唐玄宗的女儿唐昌公主,丈夫被父亲赐死后,便到道观清修,亲手种下了一棵玉蕊花,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更因为当时的玉蕊花属于皇家道观里的花,只有王公贵族等较有身份的人才有幸见到,这也更添玉蕊花的神秘色彩。

后来,玉蕊花一直深受文人和贵族们的追捧,并为此作下数篇诗文,其中也不乏东坡先生的诗作。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相传苏东坡谪居儋州的第二年,在一个立春的早上来到七里村,看到万亩七里坡春耕喜悦的场面和玉蕊花落红满地如梦如幻的场景,触景生情而作下了这首诗。

目前,海南是我国玉蕊花的主要生长地,常被人称为“月下美人”或“含羞少女”,要一睹玉蕊花真容,必须晚睡或早起。七里村的玉蕊树花期是每年3月至10月,其中5月至8月花开得最盛。

儋州调声:千年古韵唱响千年村庄

西汉时期,儋州调声于海南省儋州市以北沿海的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等地开始发源。它是一种用儋州方言传唱、体裁近似于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之一。在七里村中,也常有调声表演。

儋州调声的演唱没有固定场合与时间,农闲时节、节日期间、山坡野地、乡镇集市均可举行,以青年男女相互以歌抒情为主,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最为流行。

七里村党支部书记何耀助介绍道,调声内容主要以表现男女情爱、世俗生活为主,因其旋律优美,具有群体娱乐性,因此在儋州、三亚、昌江、白沙及东方一带传播。也正因如此,儋州也成为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海南省儋州调音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在七里村中也有幸看到了一场村民们自组的调声表演,男子穿白蓝相间的表演服,女子着红色衣裙,各站一排,身姿随着歌谣有节奏地摆动。不多时,周围的游客和村民都聚集于此观看。儋州调声美丽质朴、充满活力,围观的人们都听得如痴如醉,自发地鼓起掌来,为表演人员喝彩。

七里村孕育红色文化

七里村不仅有美丽的玉蕊花和令人回味无穷的调声,更孕育着浓厚的红色文化。

1939年,日军占领了儋县光村地区。中共西南临时工委随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国民党光村乡、振德乡抗日协会领导的游击中队转驻中和镇的七里村。

日伪军得知此消息后,出动了200余人进攻七里村。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和国民党游击中队联合行动,协同作战。

中共儋县组织发动光村乡、振德乡群众支援前线。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共击毙伤日军40余名。后来,因弹药不足,抗日军民主动撤出七里村。

七里村战斗,是儋县抗日战争开始后,与日军正面战斗的第一枪,也是儋县国共两党两军统一抗战的典范。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林春森】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