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年夜饭……原来古人过年这么有仪式感啊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
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剪窗花、给压岁钱、吃年夜饭
……
古人过年也有满满的仪式感
走!跟着《古韵新声》春节节目
一起去看看↓↓↓
祈福纳吉
贴“福”字和春联是过春节的标配
也是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
古人写“福”字大有讲究
比如清朝郭修文书 《福》字碑
“福”字一笔写就
寓意“福气不断”
经典的春联
重复利用率很高
例如,《宋史》中记载的
五代十国时期创作的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被称为“春联之祖”
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如今,可以便捷地买到各式窗花
而在古代
人们用一双巧手剪窗花
宋代造纸业成熟后
窗花这种剪纸艺术格外兴盛
而早在南北朝时期
就已经有剪纸了
比如这两件出土于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
团花纹剪纸作品
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寓意“团圆美满”
古人也发压岁钱
过年时,长辈发红包
一定是孩子们眼中
最有仪式感的环节之一
古时的压岁钱
叫“压胜钱”,也叫“花钱”
它有着钱币的形状
上面往往铸有吉语或寓意吉祥的图案
但“压胜钱”不是真正的钱
不能作为货币流通
仅是承载着
美好愿望与祝福的物件
例如这枚清代的“压胜钱”
正面铸有“多子多孙”
背面为“维熊维罴”
祈盼子孙兴盛,后代勇武多才
小撒笑称
熊和罴跟子孙放在一块
估计“熊孩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古人在画里玩转“谐音梗”
《岁朝图》是古代文人书房里的标配
其中的“岁朝”
指的就是大年初一
画中的元素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牡丹+花瓶
寓意“富贵平安”
苹果+如意
寓意“平安如意”
这是古代文人
乐此不疲的“谐音梗”玩法
事事(柿柿)如意
岁岁(碎碎)平安
……
看看这几幅乾隆创作的《岁朝图》
你能找到多少“谐音梗”?
↓↓↓
戳图看视频
古人过年也吃年夜饭
古人也有过年吃团圆饭的节俗
只是“年夜饭”这个词到清代才出现
《清嘉录》中记载
“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
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
俗呼合家欢”
《唐人宫乐图》中12位女子欢聚宴饮
桌案中间用樽盛放着
“超大杯”的饮品
大家或开怀畅饮,或弹奏乐器
其乐融融
除了喝屠苏酒祈福迎新外
饮用由秋天收获的粮食
酿成的春酒
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节俗之一
立春还要吃“春盘”
摆上时令蔬菜、果品
比如韭菜、生菜、萝卜等时新菜
卷在薄饼中吃
热热闹闹的百戏表演必不可少
《汉元帝纂要》中记载
“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
一年中最隆重的庆贺活动
除了乐舞
也一定少不了杂技、魔术等百戏表演
不仅如此
东汉时期还有“成都说唱歌手”
左手持鼓,右手拿槌
击鼓说唱
一秒就能逗乐全场
百戏究竟有多热闹?
成都金堂五凤古镇正在上演精彩百戏
一起去看看
穿新衣,戴新帽
张嘴就来的吉祥话
提笔就写的春联
……
阖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中
有对新年的期待
也有对旧日时光的告别
有对亲情的守望
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恩
(原标题:压岁钱、年夜饭……原来古人过年这么有仪式感啊)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林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