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1-23 20:51:5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野旷天低树,清月近人。”

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漫游至南睦州的建德(今浙省杭州建德市,新安建德流域),心有所动,将天地之清丽和游旅思凝聚于笔端,写下传诵至今的千古名篇——《宿建德》。

从此,建德,成为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随着中华文脉一路蜿蜒曲折、奔腾跌宕、生生不息,已是一缕缠绵的乡

近1300年后,循着诗人的足迹,新华社记者在春节前夕走访建德、宿建德中流淌的依旧是诗画南,边徜徉的还是那诗意栖居,似乎今人仍是诗中人。

只是,从大盛世到新时代盛景,建德还是那条,建德却也早已不是那条

(一)

——移舟泊烟渚。

2019年7月18日,在下镇之玲珑为游客表演撒网捕鱼。随着当地乡旅游的兴起,原在外打工的他回到老家,展示自小熟悉的渔民生活。新华社记者 翁忻

船行至黄昏,看见一小岛便渔夫将船停下。心绪起伏的孟浩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面宽阔,湍急,小岛被笼罩在烟雾之中,俨然人间胜景。

建德,以她独有的方式,抚慰着万千游子、养育着两岸人民。保护她、更好利用她,也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恒久主题。

1月19日,临近大寒节气,却是一个南冬日难得的好天气。

记者乘船沿建德下,阳光明媚、碧浩渺,两岸青山叠翠,一幅壮阔的青绿山映入眼帘,偶有来收网的渔民欸乃一声,为山画增添了更多灵动。

建德,承续自发源于皖赣交界的怀玉山脉,全长373千米、最高落差达100米的新安,千百年来清,尤其是新安库建成后,成为浙西难得的一盆清

如何建德更好造福一方,也曾走过弯路。一二十年前,发展方式粗放,面上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工业废、农业用、生活污排入中,导致质恶化,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

“应该说,20年前开始实施的‘八八战略’,大家知道了我们应该走哪条路。”建德市委书记永伟说,“生态是建德发展的命脉。”

先治污。清除黑河、河、垃圾河,聚焦农生活污治理,剿灭劣质,污零直排区建设……经过多年奋战,目前建德12个地表监测断面质达标率已经实现了可喜的100%。

提升环境,还要岸同治。近年来,建德通过城市防洪工程、梅城大坝加固工程等多轮堤防建设,三两岸堤防达标率达到95%;实施新安综合保护工程,打通两岸沿景观廊道,建德边处处是“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美景。

目前,建德质常年保持在Ⅲ以上,其生态建设实践也在全国多地推广,成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

建德的故事是浙河流域环境治理的缩影。

,因名,因兴,也曾因用环境来换发展面临“乡没喝”的困境。近20年来,从“五共治”“三改一拆”到智慧治……浙走出了一条以治作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之路。

:1956年拍的新安大坝坝址(新安电站供);下:2020年7月8日开启9孔泄洪的新安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新华社记者 翁忻

2023年浙省政工作报告显示,浙省控断面优良质比例已达97.6%,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

,就着曦在西公园里打太极;晚饭后,在家口的绿道散步,这是建德洋溪社区居民陈樟妹的日常生活。“我从小在边长大,明显感觉到这几年这里变化很大,天蓝清早已是常态。”陈樟妹说。

位于建德官峡口的新安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行施工的大型电站。百废待兴的年代,这座“三自”电站不补上了华东能源缺口,更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激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安电站的发电功能减弱,但生态效益却日益凸显,成为浙乃至长三角地区防洪、保供的重要屏障。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电站总经理李建华介绍说,从新安电站70米深处喷涌出的,常年保持14℃至17℃恒温,遇上相对较高的气温后,清和傍晚会在面上形成若有若无的白雾。

如今,明净清澈、天光倒影如画、面薄雾氤氲,“白沙奇雾”也成为建德独有的一道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这条,如今更美。

(二)

——日暮客新。

2022年05月17日,在建德市头镇,“堂前燕”宣讲员范胜利点评民陆庆娟的手机影作品。新华社记者 翁忻

面泛起雾气,天色越来越暗,远处的山峦已经隐入夜色之中。暮色中的建德面开阔平静,一缕新涌上孟浩然的心头。

距离诗人几公里外,地处三口的睦州州所在地梅城正在爆竹声声中欢庆新年,人流涌动,商贾云集,一派繁华壮阔的盛气象。

事实上,自(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州治迁至梅城,直至1959年,建德的梅城镇始终是州、、路、专署所在,从古睦州到古严州,文脉不断,薪火相传。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建德在找准自己的生态优势之后,将具体的发展举措精准落在了文旅创新、守护传承传统文化这步棋上。

“梅城古城核心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3万人,其中大量人口居住在历史古迹周边和历史建筑内,给保护工作带来重大压力。”梅城镇党委书记邹泉说,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抢救性保护历史建筑,梅城2018年以来实施古镇系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镇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重大项目34个。

一场赓续传统文化、打开古城复兴空间的行动在建德畔接力展开。建德市委宣传部部长程星火说,这一过程中梅城十分注重听取百姓的意见,“有座古桥桥缺失,我们根据百姓记忆进行重。后来打捞到旧物一看,几乎一模一样。”

两年时间,梅城搬迁住户3000余户,完成企业搬迁31家,涉及房屋拆除、降层100余,最高的一从7层降到2层,一条流淌千年的玉带河被重新唤醒,千年古“一轴一带一环六区”的古城保护利用功能布局正式形成。

“层高降下来,望得见山了,看得见了,乡自然就回来了!”邹泉说,梅城核心区征迁后,近一原住民仍选择留在古城生活。

2019年8月14日,市民在建德绿道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

一座南古从记忆深处被“打捞”,重现人间,其背后是浙正式启动千年古城复兴工作的努力。浙公布首批11个试点中,嘉兴崇福镇、金华芝英镇、宁波慈城镇等在列。这些曾经的郡治、州、县衙所在地,有望拂去时间的尘埃,现往昔辉煌。

腊月二十九,记者从澄清入城,穿行在梅城的大街小巷,年味充盈在空气之中。朵梅花形状的城垛下,年俗活动早已排到了大年初六。

看到家乡的变化,梅城人钱敏选择回家创业,在梅城开了非遗咖啡馆。“冲泡咖啡的用具基本都是当地竹编,希望客人在享受美味咖啡的同时更多了解传统文化。”她说。

建德,自古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的人文景观,成为历代诗人们的心仪之地。朝一代就有126名诗人溯上,纵情山之间,留下步步痕和不朽之作。

,位于建德市下黄饶岛,因地处“之”字形的得名。建德在此流速趋缓,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和“山、、田、”的独特景观。

经过重点文旅经营和开发,如今的之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影文化,建德畔古朴的渔耕文化成为影师镜头里经典的画面,声名远播。

“归根到底,名气就是前这一和流淌千年的文化。”下镇镇长诸葛林说,“名气就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底气。”

传承千年,源远流长,之是“诗画南、活力浙”省域品牌的生动实践。

2023年浙省政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其中明确,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几声鸟鸣唤醒了之的清,渔民玲珑在家前撒开了渔网,一如他的祖祖辈辈。就在他身后,时速250公里的杭黄高铁疾驰过。

古与今、慢与快,在这一瞬间,完美融合。

(三)

——野旷天低树。

2019年3月19日,游人在建德下畔的油菜花海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翁忻

平野旷莽、天穹低垂,近处的树似乎比远处的天还要高,此时呈现在孟浩然眼前的壮阔景象,他对自然心生敬畏。

对自然保持敬畏,做好生态环境的“托管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建德两岸人民已经深深扎根的理念。

“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两句广告语农夫山泉红遍大南北,也建德的好山好深入人心。1996年,农夫山泉在建德建立首个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已投资3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446万吨,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9万瓶饮用

深化“八八战略”的实施,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德进行了多轮产业转型升级。

永伟说,建德曾经的八大行业,例如化工、建材泥等都被慢慢精简,化工企业从200多家减少到不到20家、泥企业从近40家减少至3家,用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为的就是保护一,发展生态型产业。

新安化工就是建德绿色化工的代表企业,在风景秀丽的畔,与建德携手共度了个多世纪。“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这句话在新安化工得到了完美印证。

“简单说,我们以为桥梁,硅和实现流动转化和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新安集团总裁吴严明说,新安化工多年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2022年集团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同时实现每年节约矿产资源近百万吨,减少高高盐废、废酸排放几十万吨。

事实上,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全省,深谙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GDP排名多年位居全国第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可生能源装机占比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近年来,建德大量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建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增幅均居杭州前列。

2019年5月12日,在建德空小镇驼峰跳伞基地,外籍跳伞教练(左一 、左三)带着体验者登机。新华社记者 翁忻

在建德空小镇,无人机制造企业浙翔龙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刚刚落户,春节后便可投产,预计今年便可实现年产无人机、无人船3000余套。

空小镇位于20世纪60年代建德“横山钢铁厂”旧址。炼钢厂、广播站、旧仓库等工业时代遗存中充满了飞机制造、通文旅带来的科技感。截至目前,空小镇已引进重点项目30余个,集聚通以及关联通上下游企业共268家。

空小镇的东北一二十公里处,是建德杨桥镇的草莓小镇。统一流转后的土地上是整齐划一的草莓大棚,路边是一个个草莓小屋,红颜、玉、章姬、白色恋人……正值草莓热销季节,莓农在草莓小屋里热情售卖。这些草莓,每年为建德带来了超45亿元的产值。

“我们种草莓的农民‘第一年盖房子、第二年装房子、第三年买车子’。里本来就有种草莓的传统,随着品种增多、品质提升,种植智能化,草莓已经成为实现共同裕的‘黄金果’。”杨桥镇党委书记苏晓明说。

宜居宜业、极具发展特色和潜力,已经成为建德这座浙西小城迈向新时代发展的另一个注脚。

(四)

——清月近人。

:明代画家项圣谟《剪越卷》所绘建德段风景(故宫博物院供);下:2023年1月20日,无人机拍的同一段面(新华社记者翁忻)。新华社记者 翁忻

茫茫四野,悠悠,明月孤舟。广袤宁静的宇宙之中,诗人孟浩然感慨地发现,这、这轮明月此和他是如此亲近与和谐。

明月照耀古今,洒下漫天清辉。

如今的建德畔,已经创下全国文明城市的建德正在致力于书写和谐这篇大文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这个畔小城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一摞笔记本,十年走访路,上百个已解决的基层问题,寿昌镇十八桥党总支书记邵双很感慨:“走这么久,和民就像家人一样了。”

自2011年12月起,建德将乡镇干部与具体的行政结对,并要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恤民意,“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项工作自2014年在建德全市推广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3万个,并于2020年入选全国乡治理典型案例。

在拉近乡镇干部与群众距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建德还搭上了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的试点和推广就是一大成果。

2020年7月上线的“建”全称为“建德乡”,是集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和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治理数字平台。“管家”则是“建”的后台处理员,基本上都是每个干部,致力于对民的需求做到“一呼百应”。

一扇乡数字治理的大,在建德的基层治理实践中被推开。据统计,目前建德市16个镇街、256个社、52万人口信息已全部上“”,日活跃高达10.72万人。

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绘就百姓幸福底色,建德畔的这幅新景是浙在“八八战略”统领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浙全面深化平安浙、法治浙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完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加快从“事”到“制”“治”“智”的转变。

建德,因吴王孙权封大将孙为“建德得名,寓“建功立德”之意。千百年来,“建功立德”精神厚植在建德人的基因之中,构成了城市的形与。风景秀美的建德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文明之风吹遍建德大地。

口的一条渔船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正在进行。宣讲小分队成员的平实话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盼问题……”

1月19日深夜,借宿建德

当窗外依旧有船影,仍然是青山如黛、碧东流,记者的脑海中始终回放着白天的点点滴滴和《宿建德》古诗悠远的情境,似乎在一个巨大的时空矩阵里穿越,有融通相似也有截然迥异。

和1300年前的诗人所融通的,是不变的一,似乎千百年来它就是如此,不改颜色,亘古向东。

和1300年前的诗人所见所遇不同的,是这山间已经变换了的人间盛景,艰涩难行的古路早已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所取代,人民的庶、安宁与和谐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

经宿一晚,起行走在建德畔,欣然发现在大寒节气里,这里的“迎春一号”油菜花已经盛开。

陌上花已开,之春来早。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宿建德 从一条、一座城看新时代浙的诗画之美)

【责任编辑:王晓倩】

【内容审核:黎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