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夯实丰收之基

《瞭望》 2023-01-09 16:56:35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植面积占比87%,全省农作物耕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截至2022年底,黑龙江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845.5万亩,居全国首位

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民驾驶铲车在晒场倾倒玉米(2022 年 10 月 20 日摄) 王建威摄 

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连续第13年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黑龙江食产量再次交出喜人答卷,为保障国家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黑龙江作为产大省和食调出大省,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力量对农业的支撑,藏于地、藏于技,通过提高耕作水平不断提高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大国丰收之基

好黑土助力仓满

“减少不必要施肥,先弄清土里缺什么,‘对症下药’。”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伟说,2022年10月下旬以来,他们采集了600份土壤样品,为来年春耕时测土配方施肥做准备,“这样施肥更精准,能有效避免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

在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化验室里,土壤样品正被风干、粉碎,农技人员将通过这次对黑土耕地的全面“体检”,摸清耕地质量现状,逐步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

耕地是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龙江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的56.1%。近年来,黑龙江不断加强黑土地保因过度开发利用而“瘦”“薄”的黑土地重新“肥”“厚”。

2022年秋收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看到,玉米棒子被大型收割机收入舱内,地上留下一层被粉碎的玉米秸秆,远远望去如同给黑土地盖上一层被子。

“前些年秋收后秸秆都堆在地里直接烧了,现在我们进行保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保性耕作既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2022年玉米平均亩产比2021年高出一二百斤。

近年来,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成为中国黑土地保主推技术模式。

侵蚀沟会导致黑土地破碎化和食产量下降。入冬前,记者来到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战斗村侵蚀沟治理现场,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采用连续式柳编跌水模式,雨水在编织好的柳条上流淌,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拜泉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春山说,柳条在侵蚀沟里生长形成灌木丛,将进一步起到拦截水土的作用。据统计,202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治理侵蚀沟1.08万条。

目前,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每千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良法筑牢丰收之基

近年来,黑龙江各地不断改进良良法,提高食产量质量,应用多技术手段,筑牢农业增产增收之基

“你看,我身后就是大豆育基地,这大豆长得多好!”记者视频连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时,镜头里是海南省一处育基地,大豆植株长势喜人。

李艳华和团队成员如同候鸟一般,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忙碌大半年后,冬季前往4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只为在更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高产豆

从事育工作32年来,李艳华共选育出15个高产大豆品,推广面积占中国大豆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她所选育的“东升”系列品,具有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的特点,累计帮助农民增收超过40亿元。

在望奎县莲花镇四村,说起2022年的收成,村会计王立军脸上挂着微笑。“2021年最好的地大豆亩产也就350斤,2022年最差的也能达到400斤,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丰收。”

2022年,四村利用县里的项目资金,添置了400多万元的大型农机具。王立军说,原来使用的小型播机,播间距不均匀,经常,现在用新型播机很少,发生马上就会报警提醒农机手。

“我的380亩水稻2022年产量净增12000斤,米质也比2021年好很多。”在北大荒集团军农场有限公司,向阳管理区植户张守虎边算账边说,往年夏天,稻田里有虫害,一旦发现就已形成规模,最后水稻品质不好,影响收益。

2022年,军农场有限公司应用了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利用害虫趋光性将其诱杀,自动将图像传输到虫情监测平台并分析得出数据,技术人员根据数据指导植户防病,将虫害灭杀在萌发期。2022年稻田管理期间,军农场有限公司利用这一技术为植户减少损失190余万元。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植面积占比87%,全省农作物耕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生物育、智能农机、卫星导航等技术广泛应用,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绿色植托起新希望

“2022年秋季白天热、夜里凉,有利于水稻灌浆,出的大米品质、口感也更好。”站在合作社的大米分装车间,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红扬有机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他们采取“鲜米现磨”的方式,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的大米。“插秧、除草、收获等一系列过程全部人工处理,避免了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于殿红说。

“五常市是我国质稻米主产区,水田面积249万余亩,年产质五常大米14亿斤。”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欣说,2022年五常市投入了900多万元进行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又投入400余万元提升土地地力,这片土地更绿色。

“我们采用绿色有机方式植,订单销售,销路不愁。”庆安县孙广水稻农民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广说,2022年合作社了6000多亩水稻,植过程中不用传统农药和化肥,只使用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合作社与当地东禾农业集团签了订单,其中有2000多亩长粒水稻在订单价格基础上还增加了0.35元的分红,平均每亩水稻比没签订单的多卖300多元。

黑龙江省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截至2022年底,黑龙江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845.5万亩,居全国首位。

2022年11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黑龙江省“黑土品”农业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大米、大豆、鲜食玉米等农产品进行标识授权管理,企业、合作社等可申请使用“黑土品”农业品牌标识。

“我们将建设黑土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授牌产品进行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和防伪管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何树国说,他们还将组织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如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黑土品”官方旗舰店等,更多质农产品走出黑龙江,迈向全国。

(原标题:瞭望丨第一大省黑龙江夯实丰收之基

【责任编辑:王晓倩】

【内容审核:张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