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珠崖岭城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海拔新闻 2023-01-07 19:29:53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王辉)1月7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海口市旅文局获悉,海南海口琼山区珠崖岭城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本次发掘出土大量唐代遗物,主要为陶瓷器、建筑构件等,陶瓷器以罐、碗、盘、钵等为主,另有部分陶砚、网坠、小陶塑等;建筑构件包括各类铺地砖、板瓦、筒瓦、瓦当等。

2022年9月-12月,为进一步明晰珠崖岭城址的年代与性质,并加强城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联合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文物局组建珠崖岭考古工作队对珠崖岭城址开展主动性发掘。

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南省琼山区龙塘镇博抚村北,西南距龙塘镇约4公里,西北距海口市区约12公里。坐落于南渡江西岸的一处高台地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台地东缘与江面高差约20米。城址平面近方形,周长约715米,四面城墙保存基本完整,四角见有角台迹象,南城墙中部有一处疑似城门,经勘探城址总面积达28685平方米。

1999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琼山市博物馆曾对该城址进行发掘,初步判断其为一处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军事城堡,至宋代已废弃。为了对珠崖岭城址文化内涵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2022年分别对城址内西北、东北部展开发掘,并解剖北城墙,发掘总面积约546平方米,发现建筑基址2处,柱洞76个,灰坑24座,城外壕沟1条,取得重要收获。

西北部发掘区发现一处以细密岩石颗粒夯筑而成的大型建筑台基,台基范围内分布有数处规格较大的圆形及方形柱洞,台基以南区域出土较多陶(瓷)碗、盘、钵、罐、盆、网坠等遗物,初步推断该发掘区可能为城址的生活区。

东北部发掘区砖墙倚护的建筑基址结构严整,附近出土的砖、瓦建筑构件数量庞大,且在该发掘区西南部发现有厚约1米的灰白色炼泥堆积,与遗址内出土的陶瓷器胎土质地较接近,结合周边遗迹初步判断东北部发掘区可能为制陶作坊区。

城墙解剖沟位于北城墙中部,通过解剖得知城墙起建于生土之上,底部有长约14米,厚约0.8米的夯土台基,并于台基中部收分起墙,版筑南北两侧墙基,其内加入黏土填平夯实,再加夯南北两侧护坡,现存墙体高约2.4米。根据墙体南侧区域堆积情况分析,墙体可能经过后期二次加固。墙体北端发现有壕沟,深约1.4米,剖面形状近“U”字形。

本次发掘出土大量唐代遗物,主要为陶瓷器、建筑构件等,陶瓷器以罐、碗、盘、钵等为主,另有部分陶砚、网坠、小陶塑等;建筑构件包括各类铺地砖、板瓦、筒瓦、瓦当等。

根据本次发掘材料推测,珠崖岭城址应与唐代在海南岛上所设行政建置的治所有关,并在唐代有一定的沿用时间,且据出土的多方属于唐代前期风格的陶、瓷辟雍砚台,提示该城址的具体年代有可能不仅局限于中、晚唐。此外,在城下探沟出土一些质量较好的宋代瓷器和其他宋代遗物,表明城址废弃后当地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生活聚落。

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立珠崖郡。方志文献中见有将该城址视为汉珠崖郡治的记载,但本次发掘未发现汉代遗物。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在海南设置崖州、儋州、振州3州,唐太宗时期增设琼州,并设立崖州都督府统领4州;唐高宗时期又增设万安州,至此崖州都督府统辖5州、24县。至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废崖州都督府,升琼州为下都督府,海南政治中心由崖州转移至琼州。

珠崖岭城址的发掘为了解海南岛汉唐时期的行政设置及沿革、社会生活、手工业生产以及与祖国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蒋 杰】

【内容审核:张美儿】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