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人民日报 2023-01-07 10:20:49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好政策让咱农民心里热乎乎的。”1月3日,元旦假期刚过,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种粮大户赵孟辉就来到田间察看小麦苗情。“今年准备添置几台植保无人机、大型收割机,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粮食产能。”赵孟辉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干。”开年早盘算,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党委书记李威忙着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选址,“新的一年,我们要奋力往前奔,把乡村建设得宜居宜业又和美,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的征程,新的奋斗。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撸起袖子加油干。

稳产保供,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行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挖掘机、渣土车穿梭奔忙。“趁着天气晴好,抓紧时间干,高标准农田建好,丰收底气就更足了。”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卫松说。

沃野田畴,接续冬种冬管,升级农田水利,动手春耕备耕,冬闲变冬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固大国粮仓根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10亿亩高标准农田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2022年全国粮食生产克服极端天气、农资涨价、疫情影响等困难,逆势夺丰收、高位再增产,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要切实担负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全过程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覆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要素补齐资源科技装备短板,全领域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全链条促进粮食产业升级改造,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真正做到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数九寒冬,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金禾米业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箱箱加工好的“牡丹江大米”装车发货。“我们集产加销于一体,去年种植了2000亩有机水稻,加工、销售了7000吨品牌大米,很受市场欢迎。”公司董事长张礼国说。

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龙义介绍,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和产品总数分别扩增到532万亩、220个,“下一步将继续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上做文章,促进农业加快迈向高质高效。”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全国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12个、超10亿元的镇达174个。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6.2万个。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各地区各部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促投资惠民生。

衬砌排水渠,铺设硬化路,陕西省三原县陂西镇的以工代赈项目工地上,近百名务工群众干得起劲。“吸纳乡亲们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又带动务工增收,一举两得!”三原县发改局局长李峰说,县里将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在旱腰带地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铺设产业路。2021年至2022年9月,全国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000余个,拉动中央投资140亿元,带动30余万农村低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

一大早,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青牛镇莲池村村民贾丰华来到便民服务代办站,办理养殖场用水审批手续,“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资料上传和审核,省时又省事!”

如今,在昭化区,95%以上的民生事项不出村就能办理。常务副区长叶林城介绍,下一步将全覆盖改造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构建5公里范围内事项通办服务圈,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乐享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为了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全国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90%以上实现远程医疗覆盖,乡亲们出行、看病、上学、办事更方便。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各地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许健民表示,下一步将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镇。农村这块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很大。”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宜居又宜业,乡村成了资源要素汇聚的发展热土。

安徽省泗县屏山镇食用菌生产基地里,一排排工厂化大棚正加紧建设。“我们种的草菇全部出口,这96个大棚建成后将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基地负责人孙孙已带动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1420万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120万人,带动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汇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不断壮大返乡入乡创业创新队伍。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要继续发挥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要落实好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乡村能干事、能成事,为乡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既鼓口袋也富脑袋,紧抓农民增收这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乡亲们口袋越来越鼓,精气神越来越足。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飞鹤乳业的克东牧场工作,全家每个月工资1.5万元,每年还有2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这日子,老踏实啦!”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乡富饶村脱贫户蒋艳红一家,过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飞鹤乳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打造奶粉全产业链,通过“工厂+牧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5万农民增收致富。

许健民介绍,受疫情灾情等影响,部分地区一度出现了脱贫劳动力回流、帮扶项目停工、帮扶企业停产、农副产品滞销等问题,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拉动、政策推动,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全国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7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许健民表示,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培育提升产业,积极扩大就业,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农民收入增文化丰,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村里的电商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亲们腰包鼓了,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劳动村党总支书记武骏介绍,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3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2022年当涂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万元,同比增长9%。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经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实际增长4.3%,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552亿元,增速比城镇快0.2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既关系民生福祉,也事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几亿农民同步迈向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走进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陂上村,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移风易俗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不论是红事白事,随礼仅限两位数,我们不比面子比文明。”村民钟平帮说。

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介绍,吉州将组织开展集体婚礼、宣传新型文明婚丧办理形式,进一步夯实移风易俗成效,让乡亲们的精气神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下越来越足。

看全国,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时代新风。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原标题:汇聚力量,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责任编辑:符月莹】

【内容审核:林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