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垂危患者奋战不退

海拔新闻 2023-01-01 18:07:16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桂风 通讯员 周圣涛)“是的,现在重症二区已经增加到17张病床了,还要增加到22张,医生和护士需要继续增加以满足床位配置要求。”

“啊,对,那个报表,我马上安排医生填写以后报上去。”“下午?下午不行,下午我要参加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每日例会,抽不开身。” 

一张简易床,一个书架,一张电脑桌,一台电脑,一个卫生间,构成了儋州市人民医院(又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农垦医院)危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陈军的办公室。他一边不停地用插着充电线的手机接着电话,一边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偶尔还能听到他粗重的咳嗽声。抬眼望去,在他电脑上显示的是一个个重症病人的相关信息。

重症医学的主心骨

 “十二天了,前面十天,我吃、住、都在这里,这两天情况好点,我就可以回家吃个饭,但还是要在这边,以便随时处理工作和完成抢救病人等紧急任务。”陈军介绍,12月19日前后,重症病人数量持续增加,医院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数量也在成片倒下。为确保这些感染病毒身体不适的医护人员早日康复,医院下发通知,安排职工进行合理休息。从那时起,医院可用的人力资源就骤然紧缺起来。

 “为了缓解用人压力,我们医院关闭了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骨一科等科室,并将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补充到其他科室的岗位上,这样我们才撑过了早期最困难的时刻,现在早期过的医生护士基本上都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们回归岗位以后,又进一步缓解了我们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我们重症二区马上增加到22张病床,加上重症一区原有的14张,就总共有36张,这样重症床位数量就可以达到政府对我们开放床位4%的要求,所以现在总算可以先松一口气了。”陈军语气轻松,笑着介绍让自己这段时间忙得焦头烂额的事情。

 他表示,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查房诊疗、科室管理、仪器设备巡检和调配、人力调度等。上周日起还要为重症二区的开设进行筹备工作,筹备工作涉及的内容包括人员配备、设备配备、床单元相关配备等,以便为逐步开放床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医生数量不足,他每天晚上还要分别到重症一区和二区巡房查看病人病情。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光是重症一区二区的工作就有很多,又杂又细,除了完成本科室的固定工作,我还要去其他科室会诊普通病人,要随时去设有重症病房的专科会诊,要随时参加紧急召开的临时会议,要参加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每日线上例会,要随时处理重症一区和二区的二线医生汇报的问题,这段时间都是见缝插针找机会眯一下眼,电话经常响个不停,比如今天凌晨我觉的时候就断断续续接了六个电话。”

陈军说,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令他感到十分疲惫,但医院正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关头,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也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为了守住病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便在发烧的时候他也不曾退缩,这是他身为一名党员、一个党支部书记应有的觉悟。

“哎呀,病人又失禁了,你先在这里等下,我去拿点帮他清理。”重症二区里,医护人员们走来走去,井然有序,自12月27日15:00开放后,这个由各科室人员组成的团队经过几天的磨合,已然不复最初的慌乱。

恪尽职守的医疗组组长

“缓过来了,重症二区的诊疗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今天晚上洗完澡,我就能把白大褂里面穿了3天的衣服换掉了。”重症二区医疗组组长蒙振发笑着说。12月25日,儋州市人民医院党委领导班子决定新增重症二区,用于收治新冠性的重症患者,要求拟定重症二区进科预案,这个任务被陈军交给了蒙振发。于是,当天夜里,蒙振发便一边完成夜班的诊疗工作,一边拟定预案的初稿。26日早上,他和陈军等人一起对预案的初稿进行了完善,并拟定了70多项仪器设备等物品的进科清单。随后,蒙振发被该院党委任命为重症二区的医疗组组长,人员配备、仪器设备进场、功能病房设置等任务便交到了他的身上,该院党委要求,必须尽快完成筹备工作,27日下午15:00准时开放接收病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蒙振发仅仅是回家吃饭后休息了10分钟,就又赶往医院监工,他既要指导工人根据重症病房的设置进行电话移机、设备进场等工作,又要在总务科、医学装备科、信息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等科室之间进行协调。他的身影出现在重症二区的各个角落,一直到深夜。在各科室的倾力配合下,27日下午15:00,重症二区终于顺利开放,开放当天,便接收了6名重症病人。刚开始时,这支由来自各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配合生疏,一下子接收的重症病人数量又太多,一时间整个病区都忙成一团。而病区刚刚开放,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也还很多,蒙振发经常面临一边抢救,另一边等着签字的情况,病区开放的第二天,没怎么休息的他,嗓子就变得沙哑起来,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也使得疲惫感一波又一波地冲击他的身体。但他谨记自己作为重症二区的医疗组组长的职责,28日当天,他带着沙哑的声音走了几万步,在院区里到处会诊。12月25日下午5:30至12月30日下午5:30,他总共工作了约96小时。“现在情况好很多了,这个匆匆搭建的团队对工作逐渐熟悉,针对会诊多的情况,我也创新了工作方式,我编辑好了一条信息,要求提出会诊的科室按我写的内容,通过微信向我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这样我就能直接筛查掉一些明显达不到重症标准的病人,提高了会诊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开展诊疗工作和管理工作,也令这两项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希望接下来越来越好吧。”蒙振发说。

果敢担当的邻家医生

“病人血氧太低,马上准备无创呼吸机和面罩。”重症二区,主治医师穆玲匆匆朝护士张庆庆喊了一声,随后便跑回了这名血氧过低的重症病人床前,他检查着病人的情况,表情凝重。 

“给,呼吸机,面罩。”不多时,张庆庆便拿来了穆玲需要的仪器。此时,闻讯而来的蒙振发也赶到了床前,二人共同为病人完成了呼吸机的上机操作。看着病人的血氧逐渐从70多上升到了90多,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病区开放的第二天早上8点我就过来接班了,那天简直忙到脚不沾地,抢救病人是重症病房每天工作的主旋律,像刚刚那样的情况,病人一上呼吸机情况就立刻好转的,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也是我们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穆铃笑着说,“刚来那天,转进来一个重症病人,刚进来就心脏骤停,这种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找面,我直接就给病人做了气管插管,结果被喷了一脸,还好那时刚好闭眼,所以喷到了眼皮上,不然估计就被感染了,不过真感染了也无所谓,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早就做好这个觉悟了。” 

穆玲介绍,重症二区开放的第二天,转入病区的重症病人数量突然剧增,原先配备的医生护士数量无法满足对重症病人的诊疗的护理需求。护理部主任知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率领护理部人员到现场支援,并紧急召回重症一区和其他科室下夜班的护士过来支援,医务科也紧急调度医生前往重症二区。当天,有重症病人病情减轻转出普通病房,也有普通病人病情恶化转入重症二区,他和其他人一起为病人的生命安危不停奔走,直到凌晨4时许他才得以休息两个小时。 

“我和蒙医生轮流担任重症二区的二线医生,二线班的单个班次的时长是24小时,一般是上24小时班就休息24小时,但是蒙医生是医疗组组长,现在还算是比较忙的情况,所以他下班以后也不回家,还是留在科室完成一些管理工作,有紧急抢救任务的时候他也上场帮忙,所以他还是比较辛苦的,当然,现在整个医院的医生护士其实都很辛苦,有很多人都是刚恢复了就回来上班,工作时间也比较长。”穆玲敲击着电脑键盘的手停了下,他顿了顿,说,“其实我们这些医生护士,从来都不是铁打的,我们也会生病,也会虚弱,也会疲劳,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群众的病情需要我们,群众的信心也需要我们,因次,我们坚持着坚守,坚守着坚持,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用实际行动去告诉乡亲们,不要怕,我们与你们同在。”

【责任编辑:王晓倩】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