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近期,国内多地疫情防控措施出现了优化调整,各地积极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度。与此同时,也有人存在担心,对可能出现的“缺医少药”等情况有所忧虑,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
首先,要明白优化防控措施不是“躺平摆烂”,这是常识,也是共识。这3年来,新冠病毒发生多次变异,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也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12月7日,国家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再一次适时推出了“新十条”,科学精准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二是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三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四是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五是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六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七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八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九是强化涉疫安全保障;十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下一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好“新十条”的工作要求,确保政策落地不打折,将是做好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再者,无论防控政策如何调整,我相信党和国家都会始终 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如此,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为了谁”,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确保战斗精神昂扬,要带着问题思考,把“怎么做好”“做得怎样”融入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凝聚民心温暖人心增强信心。尤其在相关政策调整的关键期,要抓紧学习吃准政策,确保政策落地不打折。
目前来看,全国多地政策的优化调整,是贯彻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的有力体现,也符合“新十条”的基本方向。事实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正是我们常说的“科学精准防控”的本位回归,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综合把握各方面平衡的表现。
从当前的各方声音来分析,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仍然要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尤其是考虑到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不能低估新冠病毒可能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看到国家也在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设置、疫苗接种推广普及、药品市场供应、医疗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确保我们的医疗体系正常运转,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原标题: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责任编辑:王井爱】
【内容审核:林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