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一瓣花,一个港;一座碑,一盘棋

津云 2022-11-12 20:29:53

编者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天津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辽阔征程中展现更多“天津作为”?津云陆续推出系列观察类述评,力求从你我共同的细微经历中,生动展现出全市人民在新赶考路上的奋进与担当。今日刊发第四篇,敬请关注。

(一)从“JJJ”到“JJJ更JJJ”

这几天,天津最高兴的应该有宝坻群众,这座京津腹地的小城即将迎来高铁——而且一下就是两条,京唐和京滨。11月5日,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联调联试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两条高铁正式转入运行试验阶段。高铁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出来,经廊坊在宝坻分叉,一端开往唐山,一端经武清北辰到滨海机场再到滨海新区,今年先通至北辰。

11月6日,京滨城际北辰至滨海新区段、津潍高铁天津段开工,这也是天津市首次两条高铁同时开工——至此,京津冀区域“五纵两横”高速铁路通道主骨架正逐步成型。京津冀三省市高铁运营里程目前已达两千多公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连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在近几年中不断延伸,京津、津石、京唐、京秦、唐廊、津沧……它们与普通铁路、普通公路一起,把城市和乡村连成一体。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生产要素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上重新布局。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做好这件历史性工程。”

八年多时间,京津冀奋力爬坡过坎,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先行——目前,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已基本成型。“以前我们说京津冀是‘JJJ’,现在看来这‘JJJ’后面又添了‘JJJ’,即交通更‘近’了、经济联系更‘紧’了,协同发展的步子更蹄‘疾’步稳了!”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洋笑着说。

京津冀,这片相当于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国面积之和的土地,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被世界关注。“我来中国已经几个月了,去北京及周边很多地方都转了转。我发现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三个地方的交通非常方便,风景非常好,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10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集体采访时,一位外国记者的提问,“前言”同样是一道“亮丽风景”。而每一“瓣”的回答,都是矢志笃行的精彩。

(二)从“竞争”到“竞合”的桥头堡

对很多天津人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是“121”——“1”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2”是雄安新区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天津承担的“1”则是京津冀的出海口、我们必须竭力打造好的“天津港”。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建设一个“蓬勃兴盛”的天津港,天津市上上下下孜孜以求。

“智慧+绿色”。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该码头的投产运营实现了多个全球首创: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全球首个实现车路协同超L4级无人驾驶在港口规模化商用落地;全球首个实现绿电自发自用、自给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共建“一带一路”。天津港陆桥国际班列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截至目前,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年集装箱吞吐量跃上2000万标准箱台阶,“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吞吐量占比60%以上……

褚会武是天津港滚装码头上的一位“老兵”,记者采访他时是今年初,凛冽海风中装有北京冬奥会转播车的“现代英勇”号货轮缓缓靠岸。“近年来,我们滚装码头上来自北京、河北的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去年,其中70%的外贸集装箱都来自京津冀地区。2019年8月,我们还在河北雄安新区核心区设立了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目标当然是逐渐打造为北京和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褚会武说道。

“而在此之前,天津港和唐山港、曹妃甸港、黄骅港是一个竞争关系,有时候近邻之间难免还会出现一些压价的小摩擦。而现在,协同发展的结果则变对手为搭档,变‘竞争’为‘竞合’。目前,天津港已与环渤海12家港口共同发布联合服务倡议,去年环渤海内支线更是突破130万标准箱。”

在协同发展大旗下,一个世界级港口群正在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蜿蜒的燕山山脉深处,一处炮楼上矗立着一座正三棱柱体的界碑。这是京津冀“一脚跨三省”之地——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三个村子在此紧密依存。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京津冀交通的延长线,延伸和连接的不只是城与城的道路,更是京津冀三地2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超过一亿人的生活和命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起步时,京津大都市周边环绕着3800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270多万贫困人口。

三界碑的一侧,现任的蓟州区区长张建宇就曾率队对口帮扶承德。2017年,天津市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5区分别与承德市承德、平泉、隆化、兴隆、围场5县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天津和承德称得上山连山、地连边,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引滦入津’近40年来,为了涵养水源,流域内的承德人民在经济发展上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我们要竭尽全力反哺,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也是我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方针的坚定落实。”在承德前指,多位帮扶队员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心声。截至2020年6月底,承德市5个贫困县市全部通过验收脱贫摘帽,41万多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高质量的小康之路。天津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休戚相关,是荣辱与共,是携手走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在西青区的帮助下,平泉市顺利脱贫摘帽。图为平泉市平北镇村民在暖棚中挑选草莓

交通协同、生态协同、产业协同——这曾被专家们认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如今回头看均已硕果累累。

从“通武廊”共饮一江水,到“引滦入津”的情谊,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建设更是有目共睹。仅仅说湿地保护,三地通过不懈努力均已成功重现“水阔波平凉影长”的美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华北平原徐徐展开。

回到产业方面,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实,说产业,绕不开的,是“人”的流动,是不分彼此的交融。虽然如今因新冠疫情造成了阻隔,但我们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些在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等地买房,每日里乘坐高铁往返北京通勤的人们数以十万计;依然会记得,每周一最早班次和每周五傍晚班次的京津城际列车,有多么“一票难求”;依然还记得,天津武清的佛罗伦萨小镇,是如何蜚声京津冀,在每个周末都吸引来三地大批居民蜂拥购物;还有曾经的北京“动批”、天津大胡同,以及在本轮疫情中被很多人熟知的沧州明珠商厦……

即便是疫情下,京津冀三地协同,仍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上作出努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京津冀布局深远,久久为功。

2016年9月,京津间的一次“结亲”引发广泛关注──天津滨海新区携手“中国硅谷”,签署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议。这座科技园的诞生,旨在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21年,该园区北京来津企业占比已达到30%。如今,园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已达3200家,“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的发展模式,俨然已初具成效……

(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如何打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结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写照。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他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北京从“一城独大”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两翼”,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则基于“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中间建设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与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涵养区连接起来。天津城市结构为之一变。

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为2021年的4.5∶30.6∶64.9……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持续增强协同联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浮现。

未来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将围绕北京、天津、雄安组团构建。一位学者这样描绘了未来:具有强大的核心城市、发达的港口城市、蓝绿相间的中小城市,健全的创新体系、富集的创新资源、高效的交通设施、合理的产业分工、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天津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听,潮涌京津冀——

(原标题:【观察】 一瓣花,一个港;一座碑,一盘棋)

【责任编辑:赵康丽】

【内容审核:张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