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人文交流蓬勃发展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书法展示活动上,一位当地汉语爱好者展示书法技艺。
1月11日,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一名当地学生在“中国图书中心”揭幕仪式上表演笛子独奏。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和瑞士虽然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在感情上很亲近。中瑞两国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这是因为两国人民彼此怀有友好感情,更是因为双方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秉承平等相待、创新共赢的合作精神发展双边关系。
希望了解中国的瑞士人越来越多
“现在在瑞士,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瑞士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在慢慢深入。这既得益于我们直接交流的机会增多,也与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平台、窗口的存在有关。”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金亦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由日内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2008年筹办,2011年正式揭牌。“慢工出细活,这是瑞士第一所孔子学院,我们必须把这所孔子学院办好,建成一个高水平的展示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发展的平台。”金亦然用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
金亦然说,日内瓦大学本就有中文系,但自从孔子学院创办以来,该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增长了一倍多,很多大学外面的人也来孔子学院的汉语课堂学习。这些人大都来自商界,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好地了解中国,为自己的生意开拓市场。“瑞士人重商,不会对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视若不见”。
“我们的优势还在于学术研究。”金亦然颇为自豪地说:“每年我们举办30多场学术研究活动,把中国和包括瑞士在内的西方学者邀请到一起,就国际法、金融、社会学等主题进行研讨,旨在促进中国和西方的沟通与理解。”
瑞士目前有两所孔子学院,另外一所是巴塞尔大学孔子学院,苏黎世大学也在积极筹建孔子学院。巴塞尔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朱琦表示,巴塞尔大学孔子学院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了瑞士籍汉语教师。每年的中秋节,巴塞尔大学孔子学院都要举办盛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展,受到当地官员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化艺术在瑞士很受欢迎
去年10月底,在日内瓦BFM大剧院,中国中央歌剧院上演普契尼的世界经典歌剧名篇《图兰朵》。当地媒体称这是中国艺术家对欧洲的一次成功“逆袭”,“歌剧是西方人的东西,可现在西方人被中国艺术家表演的歌剧所征服,叹为观止。”
瑞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是这次演出的组织者,该协会会长赵元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演出场面依然激动不已,他对本报记者说:“瑞士当地和国际机构的诸多政要都到场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巍峨的紫禁城、气派的皇宫、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猜谜招亲的经典剧情……传奇般的东方爱情故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赵元在瑞士学习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在瑞士的传播。他说,在瑞士,不仅是大城市,就连生活在小城镇的人们对中国文化艺术也非常喜爱。“我所在的小镇名叫圣普雷,距离洛桑不远,在当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最近10年每年都举办一次‘交响乐之夜’活动,邀请中国知名交响乐团前来演出。音乐无国界,通过欣赏中国音乐,当地民众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的友好感情。”
瑞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李艺红也有同感。2015年10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办“开放日”活动,为每个国家提供一块场地展示本国文化,其中给中国提供的场地面积最大,达到880平方米。“当天至少有7万人光顾中国展厅,排队等候参与中国文化互动活动,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茶艺、音乐、书法、绘画、版画印制、剪纸和弈棋等现场表演和互动。”李艺红说。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参观了中国展厅,并饶有兴趣地动手使用中国木板印刷技术印制了一幅名画《老子出关图》。穆勒表示,中国书画展览和文化互动活动不仅使“联合国开放日”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瑞士人民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旅游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本报记者最近在瑞士多地采访报道,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中国游客的身影。记者从当地华侨华人了解到,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赴瑞士旅游已经没有旺季和淡季之分,一年四季都有大量中国游客过来。与此同时,去往中国的瑞士游客也越来越多,他们更喜欢个体深度游。到国外旅游可以让人更直观地认识一个国家,中瑞两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各层次人员往来,并为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中瑞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瑞士国家旅游局中国区主任包西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客人与家人朋友游览瑞士,团队规模更小,停留时间更长,投身参与当地的活动,这些都创造了更多两国人民之间相遇和理解的机会。中国美丽富饶,旅游目的地丰富多样,为游客提供了无数可发掘的故事。瑞士人喜欢脱离团队出游,更渴望深度体验。”
(原标题:中瑞人文交流蓬勃发展)
来源:吴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