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密码》第五十七期:保持良好用眼习惯,让近视防控绕“坑”而行
戳图看视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孙鑫 摄影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探索世界的钥匙。2025年3月是第十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本次宣传教育主题是:“抓早抓小抓关键,更快降低近视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近视防控的认识,了解更多关于近视防控的科学知识。3月30日15时,国际旅游岛商报《健康密码》第五十七期特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功能性眼病专科副主任刘俐娜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视光服务部主任刘秦岑做客直播间,为大众进行近视防控相关知识的线上解答。
什么是近视呢?刘俐娜介绍,正视眼是指5米远以外的平行光线入射调节放松的眼球,通过眼球光学系统清晰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正常的眼光学系统取决于眼球的屈光力和眼轴长度等参数的匹配。
近视是指5米远以外的平行光线入射调节放松的眼球后,通过眼球光学系统,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像,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长,或者眼的屈光力过大,或者眼轴与眼的屈光力等其他光学参数失去匹配而造成。
对于近视的危害,刘俐娜表示,近视主要表现是看远不清楚,同时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物疲劳、眼球凸出等问题。近视若进展很快、度数很高,可能会增加引起眼部及眼底并发症的概率。
高度近视不仅影响眼睛外观,还会因眼轴延长,造成眼球凸出,发生眼球壁变薄,导致眼球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严重的高度近视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并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视网膜脱离、开角型青光眼等。病理性近视,是导致不可逆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刘俐娜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要警惕近视:
1.喜欢眯起眼看东西;
2.总喜欢揉眼睛;
3.频繁眨眼睛;
4.喜欢凑近了看;
若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可能是近视了,建议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并矫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掌握一些“护眼”的小贴士,以便更好地呵护孩子的眼睛。
那么,孩子近视了怎么办呢?一定要戴眼镜吗?刘秦岑表示,在孩子确定已经近视后,要去专业机构检查和矫治。一般近视度数75度以上的,或裸眼视力低于4.9,建议配戴合适的眼镜。对于75度以下的,可以在有需求的时候配戴眼镜,是否戴镜或长期戴镜来预防近视或者控制近视增长,需结合专业检查后由专业视光医师来确定。
有部分人认为戴眼镜久了眼睛会变凸,这是什么原因呢?刘秦岑介绍,导致眼睛变凸的原因是近视,近视度数增加,眼轴增长,使眼球看起来凸出。变凸不是因为长期戴眼镜引起的。发现戴上眼镜后,眼睛看上去有些变形,是因近视镜片存在一定的像的缩小作用引起的。
长时间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这样的说法对吗?刘秦岑表示,确定已经近视,要去专业机构检查和矫治。一般近视度数75度以上的,或裸眼视力低于4.9,建议配戴合适的眼镜。对于75度以下的,可以在有需求的时候配戴眼镜,是否戴镜或长期戴镜来预防近视或者控制近视增长,需结合专业检查后由专业视光医师确定。
如何区分真假近视呢?刘俐娜介绍,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可能是短暂性的,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
这种情况是不需要配镜的,很多家长嫌麻烦,在眼镜店不经过散瞳验光就给孩子配眼镜,最终让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如果孩子出现“假性近视”,可以让孩子眼睛彻底放松,使眼睛慢慢恢复,如减少近距离用眼等。
真性近视一方面要根据医生和验光师的建议,为孩子及时佩戴眼镜矫正近视。同时要注意加强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减少近视发展。同时建议每3至6个月到医院复查视力。
父母近视,孩子也一定会近视吗?刘俐娜表示,父母都近视的孩子不一定会近视,但近视的风险大大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与父母都不近视的孩子相比,父母中一方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高2倍;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高4.9倍。概率增加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近视,如果后天眼睛视力保护好,有助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近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即使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在后天用眼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孩子也可能会发生近视。
手机电脑屏幕的护眼模式、防蓝光模式,是否可以放心用眼?刘俐娜表示,“护眼模式”是通过调节手机屏幕的色温和亮度,把屏幕的光谱调到偏黄色的暖色系,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让屏幕相对来说没那么刺眼。而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眼睛最大的伤害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产生的视疲劳。因此,手机等电子产品即便开启了“护眼模式”,但长时间使用,并不会产生护眼效果,更不能防止近视发生。
做了激光手术之后度数是不是不会再加深了?刘俐娜介绍,激光手术是针对近视眼的屈光手术方法,是使用被电脑精确控制的激光束在角膜里切削出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使得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激光手术无法改变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变化,尤其是眼底变化。术后仍然要注意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避免视疲劳,关注视力情况,定期复查。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正确防控近视呢?刘俐娜建议:
1.坚持户外运动
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首先要坚持户外运动,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一周不少于14个小时。
2.正确读写姿势
读写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还有前胸离桌缘一拳。
3.缓解眼睛疲劳
缓解眼睛疲劳,可使用“202020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应该远眺20英尺(约6米),不少于20秒。
4.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0至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至6岁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视屏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5.保持观看距离
要保持与屏幕适宜的观看距离,电子屏幕的大小不同,适合观看的距离就不同。应根据房间大小、观看距离来选择屏幕尺寸。
【责任编辑:谢镇蔚】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 READING